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繼內地熱話之後,將於本月二十八日在香港正式公映。雖說只是該系列第一部,導演烏爾善重新拆解中國神話傳說,重新架構封神宇宙,引領觀眾將目光投在遙遠的奴隸制王朝時代。
《封神》故事家喻戶曉,從粵劇到現代影視,已經出現很多版本,烏爾善又該如何突圍?他選擇從人物「自醒」的角度、姬發成長線、絕對權力與父子關係之間的衝突等視角,重新講了一個有關質子團的故事。而所謂質子,是商王殷壽身邊其他各諸侯王的兒子。
電影分為兩大主線,一條是善戰的商王卻視人命如草芥,西伯侯雖暫處弱勢,卻施以仁政,忠奸對比鮮明,大戰一觸即發;另一條是質子的個人成長線,他們歷經視商王為君父到逐漸覺醒,明白「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以往的封神故事,多為群像戲,而甚少探討自己的命運走向。烏爾善則另闢蹊徑,以商周為背景,角色經歷為線索,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一個霸道的世界,堅持做自己?儒家思想中涉及到的君君父父子子,影片當中也有討論,且導演將父子親情置於絕對權力面前,考驗人性的同時,也在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尋找個體價值。
另外的顛覆位在於商王和妲己、比干等人性的轉變,商王雖無道,卻也是一位戰場英雄;妲己並非禍國妖姬,只是一隻報恩的狐妖。且商代大臣比干並非被剖心,而是自挖心臟,以檢驗狐妖真偽。
電影大場面眾多,大氣磅礴且有震撼力,多達一千七百多個特效鏡頭,演繹可以容納萬千想像力的中國神話世界。故事的最終,封神榜只是「現世」,然而整部影片起於一場平叛,姬發最終平安返回故土。足見,再偉大的故事,對故土的眷戀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