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加之言/《那不勒斯港之戰》\王加

時間:2023-09-13 04:03:12來源:大公报

  繼上周應景地選擇了一張十九世紀捷克作曲家、本月「壽星」安東寧.德沃夏克的《D大調第六號交響曲》之後,本周仍舊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DECCA唱片公司所灌錄的一套由匈牙利指揮大師伊斯特萬.克爾特斯執棒倫敦交響樂團所演繹的德沃夏克交響曲全集中推薦一張。本周挑選的唱片收錄了德沃夏克《F大調第五號交響曲》和《我的家》序曲,封面依舊採用的是本套全集的「標配」:文藝復興時期佛蘭德斯繪畫巨匠老彼得.勃魯蓋爾名作《那不勒斯港之戰》。

  畫作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採用了當代攝影技術中「魚眼」鏡頭的廣角視角。事實上,這種在北方文藝復興地區頗受歡迎,名為「世界風景」的小眾風景畫類別更接近我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法」─畫家以居高臨下的俯瞰視角來呈現更為廣闊的全景。活躍於佛蘭德斯地區的老勃魯蓋爾顯然深諳此道。在一五五八年至一五六二年間遊歷意大利,並和著名地理學家亞伯拉罕.奧特利烏斯一同到訪那不勒斯之後,他憑藉記憶和想像完成了這幅氣勢恢弘的作品。畫中的戰役並非是畫家親眼目睹或真實存在的,甚至連圓形港口都被他根據作品布局而進行了調整。三分之一的天空和三分之二海洋的構圖劃分營造出更為寬廣的視角,從右至左風雲變幻的天氣除了打造出疏密節奏,還似乎映襯出戰爭勝負的不可預知性。拋開獨特的視角和佛蘭德斯畫家們所擅長的精細刻畫,《那不勒斯港之戰》的亮點在於右側的維蘇威火山。藍綠色的山峰不僅呼應了達文西《畫論》中關於空氣透視「遠山呈現出藍色」的視覺規律;活火山還以其難以預測且破壞力巨大的神秘力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泛神論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結合最終形成一個包羅萬象的神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