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籃球聯賽的總決賽,廣東工業大學戰勝了由各地「第一高中生」組成的清華大學籃球隊,上演了現實中的「湘北戰勝山王」的戲碼,那麼這個看似天賦平庸的廣東工業大學,為何能培養出優質的球員呢?答案或許在於「實踐」。
如果在廣東生活過,或許能留意,街頭巷尾到處都是籃球場,而球場上時常人滿為患,相對於北方,廣東的籃球氛圍與籃球風氣顯得更濃厚。最近盛行的街頭籃球更是擴大了籃球運動在廣東的影響力。
走在廣州的商場裏,有時甚至能看到商場的中庭被打造成了籃球場,正在上演一場精彩的籃球對決,對決雙方除了草根球員,更有專業的CBA球員。這種熱火朝天的氛圍,也給大學生籃球提供了充分的實踐土壤。廣東工業大學的陳國豪在接受採訪時候就說過,他曾經一天三場比賽,甚至在比賽中對手是自己的主教練。充分的比賽經驗也給球員們的心態、體能以充分的歷練,以至於在比賽最後時刻,廣東工業大學的球員們仍然能做出標準的技術動作,最終實現絕地翻盤。
從籃球的角度,更多的訓練、更多的實踐必然對水平的提高有幫助。但對於部分學生球員而言,更高的籃球水平,與一紙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也是一個困難的選擇。
當然,香港的籃球實踐水平也並不低,各級籃球聯賽時常能看到香港球隊的身影。走到樓下,時常能看見名人或是球星的身影。這不,日前NBA球星利拿特來到香港,也在球場小試身手。如果有在將軍澳的朋友,球場中也時常能看到TVB明星的身影。走得更近,運動發展的土壤才會更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