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六月,大灣區的江河湖涌始終處於沸騰狀態。水中槳動舟行,百舸爭流,岸上人潮湧動,鑼鼓喧天。一年一度的龍舟競渡成了萬眾歡騰的嘉年華,也順帶讓奮力揮槳的「房東」們爆火上了熱搜。
要揭開這些村居土豪們的神秘面紗,就不得不回溯本世紀初在內地各省轟轟烈烈掀起的城鎮化改造行動。當時,為給即將舉辦的亞運會打造更加時尚優美的市容環境,廣州將一大批城中村提上改造日程。曾經被視為「天河第一窮」的獵德村,成為廣州首個整體改造的城中村,也因此成了「拆遷暴富」的典型代表。
改造之後的獵德村,成了毗鄰CBD、寸土寸金的現代化住宅區,村民們搬回新家之餘,還獲得了幾套到幾十套不等的回遷房補償。在獵德村之後,又有不少城中村也依樣畫葫蘆,走上了舊城改造之路。就這樣,一些村民被時代的滾滾洪流推上了瘋狂造富的夢幻之旅,一夜間坐擁億萬資產,靠房租和分紅就輕鬆實現財富自由,也贏得了改變命運和階層躍升的難得機會。
也因此,在廣州城中村,「以貌取人」往往會被「啪啪打臉」。那些穿背心着短褲腳踩人字拖的大爺們,腰間也許掛滿了幾十串出租房鑰匙,正是這座城市裏最神秘的富有人群。「龍舟賽中,三五棟房子的房東只能在岸上遞茶送水,五六棟房子的才夠混個後勤加替補」,這些傳聞或許難免有誇張成分,但整條船房東們的身家遠超某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卻是毋須辯駁的事實。
但其實,村居房東們沒有城市中產糾結於財富進階的焦慮,也不嚮往資產新貴們精緻的享樂主義。大部分人在「一夜暴富」之後,依然不改低調節儉作風,並不游手好閒,更不窮奢極侈。
放租收租之餘,不少房東樂於當保安,做保潔,開士多,賣快餐,跑網約車。目的不在賺錢,只為消磨時間,生活唯一的煩惱大概就是龍舟賽倘若輸了隔壁村就要被罰跪祠堂。這也是他們能不計代價、豪擲萬金,為全村人的榮譽揮汗如雨、賽龍奪錦的動力所在。「有的人生來就是騾馬,有的人生來就在羅馬。」土豪們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