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又譯為《異鄉人》)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為一個社會人,何以會成為被社會排斥或拋棄的「局外人」呢?
小說主人公默而索是個公司職員,對工作無精打采,對生活漫不經心,他似乎對什麼都無所謂。母親死了,他斷然拒絕「最後再見見您的母親」;公司要在巴黎設一個辦事處,老闆有意派他去那兒工作,徵求他意見時他答以「怎麼樣都行」;瑪麗想和他結婚,他也說「怎麼樣都行」。他看上去十分「冷漠」:他把母親送到養老院而母親最後死在那裏;母親歲數有多大他一無所知;母親尚未下葬而他只想抽煙睡覺喝牛奶咖啡;母親下葬後的第二天他即跟瑪麗去游泳、看費南代爾(喜劇明星)的片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親人/愛人極度「冷漠」的人,卻對鄰居老薩拉瑪諾(和他的狗)以及萊蒙,有着同情和溫暖的友誼──後來正是為了「幫助」萊蒙,他開槍殺人。
小說就在默而索的「冷漠」和「溫情」中有了張力:從常理的角度去看他,默而索是個冷漠的「怪物」,然而換個「不同流俗」的角度去看他,默而索又成了個有着獨特思想和溫情的傢伙──他那一系列不合時宜看上去很「冷漠」的想法和行為,是源自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送母親去養老院是因為他無力照料母親;母親死後不見最後一面是因為見也改變不了母親去世的事實;去跟瑪麗游泳、看電影,是因為生活還要繼續;去不去巴黎無所謂是因為「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麼樣的生活都一樣」;對於結婚這種人生大事,他之所以無可無不可是因為他對「愛」之有無根本就很懷疑──既然如此,那結不結婚和跟誰結婚,還那麼重要嗎?
小說中的這種張力,成就了默而索能以「冷漠」之姿實現對庸常生活的「超越」,展現了他那「局外」生活背後的真實,而「真實」常常只屬於「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