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我完善/提防心理陷阱\米哈

時間:2023-03-13 04:25:14來源:大公报

  在《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一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一方面提出怎樣以掌握心理機制去影響他人,同時提醒我們避免心理作用的陷阱,從而減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在美國電視名人堂上,有一個重要的名字─巴里.迪勒(Barry Diller)。迪勒曾經任職美國廣播公司,創造了《ABC每周電影》,開創了電視電影的先河,其後擔任了十年的派拉蒙影業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並成為霍士廣播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如此卓越的傳媒大亨,卻也有重大決策失誤的時刻。

  在一九七三年,迪勒代表美國廣播公司以三百三十萬美元的天價,獲得了《海神號遇險記》的單次電視播放權。三百三十萬美元播放一次的價錢,不單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更令美國廣播公司虧損了上百萬美元。迪勒何以犯下這錯誤呢?

  原來,這次單次電視播放權的爭逐,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公開競投的方式進行。在《海神號遇險記》的魅力下,多間電視公司參與競投,他們相繼出價,不斷提高交易金額,最終在迪勒投得後,其他人才鬆了一口氣。

  席爾迪尼認為迪勒公開展示了一次「匱乏規律」的心理作用,即是當人感到將要錯失一個「最後機會」時所作出的非理性判斷。我們不一定會因為一間海味店聲稱「最後幾天,要錢不要貨」而盲目消費,卻很可能會因為網上購物的限時優惠而填滿了購物車。總之,當局者迷。

  除了「匱乏規律」,我們還要提防「羅密歐與朱麗葉規律」。簡言之,就是越難越愛。當我們越難得到一件物品,我們便越想擁有它;當一些資訊被禁止了,我們越會想知道;當某些行為被阻止,我們便會越想去做。

  席爾迪尼說,這些是人性,也是人們容易被操控的心理陷阱。當操控者明白這些心理作用的邏輯,便會以此製造「匱乏」或「越難越愛」的假象與陷阱。因此,請常常提醒自己:當下的選擇,出於心理,還是理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