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不難,做好不易。菜人人都吃,天天要吃,但能從吃菜中吃出理論,從吃菜中吃出做菜的手段,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袁枚做到了。
袁枚的《隨園食單》是本有名的書。書中那麼多「做菜指南」,給人印象彷彿把此書讀通就能成大廚─而且是有文化的大廚。不過汪曾祺不這麼看,他認為袁子才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他曾借助小說人物,對《隨園食單》「把幾味家常魚肉說得天花亂墜」嗤之以鼻:「真是寒乞相」!
只是因為「不下廚,道聽途說寫菜單」就對袁枚和《隨園食單》這麼不屑實在有些「過」。《隨園食單》作為「一家之言」,即便是「紙上談兵」─紙上談做菜吧,看看也是挺有趣的。比如身為「吃菜的」袁枚,居然為「做菜的」制定了「須知單」,二十條「須知」包括「作料須知」、「洗刷須知」、「搭配須知」、「火候須知」、「選用須知」等,對具體操作都有詳細規定,甚至對一些「做菜」的延伸動作如「器具須知」、「上菜須知」等,也都有切實要求─光是看這些講究的「須知」,就令人對「做菜」心生敬意,對能把做菜這麼「理論化」的袁枚自然也肅然起敬。
落實到做菜,《隨園食單》分門別類,將各種菜的做法歸入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九種。舉最常見的「炒肉片」為例,《隨園食單》告訴我們的做法為「將肉精、肥各半,切成薄片,清醬拌之。入鍋油炒,聞響即加醬、水、葱、瓜、冬筍、韭菜,起鍋火要猛烈。」炒肉片是家常菜,但唯其家常,反倒不易成就出色。現在通常的做法是肉片與青椒同炒,瓜、冬筍和韭菜共炒肉片,雖也可遇,已不常見。炒肉片在菜中算「潑辣貨」,可以搭配的蔬菜是很多的。袁枚的「做法」,考究的不是搭配而是添入配料的時機和起鍋的火候─光是字面看看,就足以令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