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疫情期間,法國政府暫停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午餐法」,引發爭議。「午餐法」是法國《勞動法》的一部分,禁止僱員中午在辦公室吃飯,規定必須離開工作場所,到餐廳、咖啡館等花九十分鐘用餐。法國的文化傳統是哪怕工作日午餐時也不談公事,吃飯最大。
這是因為法國人天性熱愛美食,享受生活嗎?其實這項法律起源於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當時法國封閉的車間內缺乏通風裝置,空氣流通差,纖維飛揚、微生物滋生,成為疾病傳播、流行的誘因。所以,政府規定工人午間必須出門吃飯,讓工廠停轉機器,開窗通風。執行之初造成街道、公園擁擠,女工在街上遭到騷擾,甚至導致女工罷工抗議。
如今法國人將「午餐法」視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法國性格的象徵,引以為豪。但此法並非毫無爭議。反對者抗議政府強行規定公民用何種方式吃飯,太過專制,也有人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希望能利用中午完成一些工作,以便在下午五點按時下班。但是贊成者認為這項法令保障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大家共進午餐也能促進同事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他們還說,寬裕的午餐時間能帶來意外邂逅、靈光一閃,為產生創意、取得突破提供機遇,有人還在午餐時遇到了日後的終身伴侶。
疫情一來,法國許多餐館不准堂食,被迫歇業。不過隨着疫情好轉,法國人熱愛的「午餐法」也得以倖存,讓全國都鬆了一口氣。美國人每天的人均午餐時間是三十六分鐘,和法國人可謂對比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