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我完善/提示、行為、獎勵\米 哈

時間:2022-09-09 04:24:42來源:大公报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說到習慣不僅是一個指定的行為,更是一個循環的迴路,而這個習慣迴路具備三個關口:提示、行為、獎勵。

  在習慣迴路裏,「指示」引導我們去進行特定的「行為」,而「獎勵」令我們去記得這個「行為」及與連結的「指示」。於是,我們便會問:這樣的習慣迴路如何讓我們打造新習慣呢?

  首先,我們要「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舉例,我們想養成做運動的習慣。那麼,我們便要為自己創造「簡單又明顯的暗示」,例如把運動衣放在床頭、準備一個為運動專用的背囊、將電視預設在體育頻道等等。這些暗示將會整體地提示你去執行你想做的行為,從而踏出養成習慣的第一步。

  再者,我們要給想養成的習慣「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勵」。以運動為例,它的獎勵幾乎是自自然然的。作者引用二○○二年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絕大部分習慣每星期運動三次或以上的人,均同意運動可以釋放壓力,並令自己感到能夠自主時間。

  換言之,運動本身就能夠帶來正面情緒,並自足成為獎勵。這樣的獎勵是從內在出發的。然而,我們也可以將內在的獎勵,向外構成具體的指示,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台記錄自己的跑步距離及時間,從而量化與顯示自成的成果。如此一來,我們不單能夠「清楚地說明」運動的滿足感,更能與人分享成果而獲得成就感。

  此外,我們也可以加添外在的獎勵來強化行為與獎勵之連結。例如,我們可以獎勵自己在每一次運動後喝一杯冰水或啤酒,甚至是一粒朱古力。當然,外在的獎勵要適可而止,否則得不償失。

  我們需要把暗示、行為和獎賞拼在一起,培養一種渴求來推動這一迴路。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習慣迴路,而非單一的行為之上,養成新習慣不是難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