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中學文憑試有八名狀元,在疫情中學習與應考仍取得七科或以上5**的驕人成績,可喜可賀,令人佩服。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狀元打算留港升讀大學,也有明確表示香港是自己的根,盼望學成後在港發展,貢獻社會,服務人群。有這班尖子以積極心態與實際行動窩心地告訴公眾,優秀的新一代對培育他們成長的出生地有歸屬感,這片彈丸之地留得住人才,大部分狀元想升讀醫科,即使還未入學,已用言行為香港投下信心一票。
有真材實料的人,自然不愁出路與選擇,年輕人喜歡外闖也無可厚非,因此狀元們在經歷過數年社會紛擾亂象與一波又一波疫情來襲的衝擊,於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之際,公開表示留港建港的志向,難能可貴。美玉在懷,有關機構應趁機深入了解這類尖子的想法,從他們的家校培育歷程中汲取經驗,對推動教育必有參考作用。以年輕人感染年輕人更是振興「獅子山精神」的好方法,因為認同與歸屬感都是情感層面的事,不能單靠規條與法例形式化建立,必須多管齊下,全民配合,如教育工作者常言「以生命影響生命」,既有現成的資源與時機,就要好好把握珍惜。
疫下應考公開試,是人生一大挑戰。今年全國有不少高考生獲取佳績,香港文憑試的結果亦令人鼓舞。狀元雖屬少數,但仍有萬千學子成績優異理想,即使分數不如意的,大部分亦曾付出努力於疫情陰霾下完成考試,對得起十多年求學的歲月,無負青春。事實證明新一代並非如輿論般認為總好逸惡勞與缺乏毅力,公開考試正可反映他們具備面對逆境與迎難而上的潛能,只要善加栽培指導,群策群力協助年輕人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志向,盡力保護他們免受負面不實言論的迷惑,世上還是處處皆有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