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滸墅關老街的海棠糕。
「居名之首,勾糕之實」,說的就是「老一輩」的點心海棠糕。
清朝「出籠」的海棠糕是屈指可數用花卉命名的江南小吃,更別說是坐擁「國艷」之譽的海棠花了。調好的麵漿和餡料在特製的金屬模具中烤製,形如海棠,賞心悅目。
第一次嘗試海棠糕是在蘇州最有名的歷史老街之一平江路的路口,着實沒有留下什麼好印象。入口乾而扎實,一口沒咬到餡,也不很熱了,就如一個和麵時水和糖都放少了的雞蛋糕,暗嘆這道江南名糕真是「有名無實」。直到前些天在滸墅關鎮的小攤上經朋友力薦再次嘗試,才還它了一個清白。
「先有滸墅關,後有蘇州城。」始建於秦朝的滸墅關鎮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為「江南要衝地、吳中活碼頭」,京杭大運河就縱貫鎮區兩岸。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將「滸」字誤唸成「許」,便流傳下來「許」墅關的叫法。
鎮上老街上至今沒有店名的海棠糕小攤已不知「養大」了多少滸關人。這家經營了近七十年的小攤一代傳了一代,是真正古法製作的古早味,也是用實力和情懷讓人慕名而來的「匠人美食」。
守在攤邊接過冒着熱氣的海棠糕,看着油亮的焦糖色,聞着有淡淡桂花味的蛋糕香,卻忍着入不了口的心急。雖然內餡不會「爆漿」也不會「流沙」,但若咬一口剛出爐的海棠糕,一定會被濕潤的豆沙餡燙到舌頭。薄脆的第一層口感緊跟着的是有些許韌勁的糕體,隨後拌入紅白糖、桂花和豬油的沙甜綿滑的赤小豆餡凝流入口,才曉得原來海棠糕是這麼有層次的一道街頭點心,大嘆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