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負暄集/但願團圓\趙 陽

時間:2021-09-15 04:28:40來源:大公报

  去年的中秋節,我和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度過。那天下午,我託朋友找了一間寬敞的會議室,邀請六個小朋友品月餅、吃水果、聊聊天。這些孩子,最大的讀小學五年級,最小的才剛剛入學,除了本地生,既有隨父母從北京到香港來插班讀書的,也有來自於東南亞少數族裔的基層家庭。當我問起他們對「中秋節」的看法,除了「一定要吃月餅」之外,他們頻頻提到的就是「團圓」。

  不難理解,疫情讓「團圓」變得艱難: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動,莫說跨境,就是同在一個城市,病毒傳播的變化多端和詭異莫測,也難免讓人對於「聚集」心有防備,即便是一家人,也被曾經的「火鍋家族」群組個案「嚇親」。小劉同學告訴我,往年叔伯幾家人都會回祖母家過中秋,「今年就約定好各自在家裏過。但由於祖母最疼我,所以,大家一致商定由我做代表去陪祖母過節。」而來港讀書的小儲同學,則更期待能和遠在北京的親人相聚:「好想他們!太久沒有見到了。希望下一個中秋節時,疫情過去,我可以把好吃的香港月餅帶給他們。」

  這些話語和期盼,彷彿就在昨天,彷彿又在眼前。一年光陰匆匆而過,又到中秋,疫情雖然可控,在距離完全復原顯然尚待時日,跨境流動依然嚴重受限。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貫穿着中國人的時間意識,代表着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團圓」是最核心的內涵。眼下我們能做的,大概率是透過視訊,與天涯海角的親朋們「千里共嬋娟」;抑或獨自「把酒問青天」,放鬆身心,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瀚海中遨遊,體驗別樣的詩意棲居。

  昨日,台灣友人邀我題字。思忖片刻,我欣然寫下:「但願團圓三十秋,不計東西與南北」。

  但願團圓,不應是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