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人間一啜有餘香\李英豪

時間:2021-07-30 04:24:30來源:大公报

  從前有些家庭主婦,用大瓷壺或高身暖水壺,泡了一大壺茶,茶葉浸在茶湯中,久放一起,從早到晚都喝同一大壺茶。這樣浸泡茶葉,不但對身體無益,而且頂不衞生。茶湯香失味變,茶葉中所含的天然芳香物質和茶多酚也會自動氧化,失去營養價值和維他命;還慢慢地釋出有害物質,數小時後,所含的少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甚至會惹來細菌和霉菌,茶湯亦較易發酸。

  茶湯略帶苦味,是因為含茶多酚和茶鹼。茶多酚即茶單寧,可助降低血脂肪和血糖,保護腸胃黏膜,強化血管壁,增加抗氧化能力,抑制細菌及有利血液循環。茶鹼可定神,鬆弛平滑肌,有助紓緩支氣管。不過,茶葉浸泡過久,即使只浸在保溫杯裏一兩小時,二者不但失去其藥理作用,同時亦會浸出粗劣茶葉中較多的鞣酸;日積月累,難免會和腸胃的微量元素與蛋白質混凝成難以溶化的物質,尤其是易與鐵質結合,變成「鞣酸鐵鹽」;也有礙維生素B的吸收,影響血液和神經線;鞣酸更會令胃黏膜收縮。因此,除了避免用粗劣的茶葉泡茶外,縱使用精製的上品靚茶葉,亦應用紫砂小壺即泡即飲;茶湯應盡快與所泡的茶葉分開,倒進小杯裏(見附圖),才悠閒地啜呷品嘗,領略「人間一啜有餘香」的生活情趣,同時對身體有益處。

  明清迄今,民間習慣用茶壺沸水泡茶。北方人又叫泡茶為「沏茶」。唐宋時期的茶葉,多為餅茶和團茶;飲用時須將茶碾碎後,再調生水煮茶或煎茶;技藝性很強,稍不留神,則會敗壞茶味。故古人對煮茶十分講究,視同一門藝術。北宋文豪蘇東坡對煎茶恰到好處的程度,作了維妙維肖的描述,在《試院煎茶歌》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蔡襄在《茶錄》則指出:「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澀,前世謂之蟹眼食,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現今用沸水注入紫砂小壺中,以「大紅袍」或「碧螺春」或「雨前龍井」的茶葉,只須浸泡兩三分鐘(最好每泡勿超過五分鐘,宜用攝氏八十度水),即可持杯「聞香玩味」,慢慢啜飲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