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嵌螺鈿源遠流長\李英豪

時間:2021-04-09 04:25:09來源:大公報

  上世紀末,遊跳蚤市場,偶以低價購得清代中期精製的袖珍八幅嵌螺鈿黑漆摺屏,高不盈尺,分別嵌成四吋不同的大自然景色,飛鳥飲馬,如活現眼前。小小漆屏可以向前或向後摺疊,一若古書冊;置於書桌上,可隨時欣賞,使人愛不釋手。由於嵌螺鈿工藝既費時間精雕細琢,又考工藝師的藝術品味、修養和技巧,故所用木材,大都以黃楊木、紫檀木、紅木或黃花梨木為多;若用普通不堅實質佳和不耐碰撞的廉價木材,徒浪費寶貴時間與名師的工藝,而且凡名師皆不屑為之。高級上等木材不用灰料打底,歷久不蛀不腐,很少損害珍品。跳蚤市場的攤販子,可能從「收買佬」那兒賤價購得袖珍螺鈿漆屏,和棄置者一樣不知是寶。

  我國的螺鈿工藝技術,遠溯自周代,當時十分流行;迄唐代更達到很高水平,現今仍有實物留存,可作證明。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載:「王橚……就除福建市舶,其歸也,為螺鈿桌面屏風十副,圖賈盛事十項,各系之以贊以先之。」宋代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也記述:「溫、杭二州上供物寄留鎮江,其間椅棹有以螺鈿為之者。」可見古代較大件的上等傢具,早已應用這種民間獨特的工藝技術,作為裝飾,不僅限於屏風。曹昭《格古論要》指出:「螺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宋朝內府中物及舊做者,俱是堅漆或有嵌銅線者甚佳。元朝時,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細可愛。」古代對螺鈿的稱謂不一,亦作「螺填」、「螺甸」、「甸嵌」、「陷蚌」(見《洪武正朝》)、「坎螺」(《周易.序卦》說「坎者,陷也」),實則工藝相同。

  嵌螺鈿的技術十分講究,既要熟練準確,具有藝術美感,更要精細、專注和有耐性,因為每一程序很費神及花時間。首先要把螺殼、蚌片(甚至兼用玳瑁片)浸軟,切割和磨成同樣厚薄的薄片(約一至二厘米),按圖案花紋刻割或鋸成花鳥、山石、樹木、亭台、小橋和人馬等形象(附圖為清代康熙時期嵌螺鈿彩漆屏局部),古法有五十五種花樣;再用刀挖剷剔平,以生漆調麵糊,塗木刻處及適當花紋的螺鈿背面,撳入刻陷處,令與面平;完成後入蔭,才用透桼加蠟括平,不容留縫隙;乾後適當磨削,即予推光。每一步驟一絲不苟,務求完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