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新冠時期的人情/葉 歌

時間:2020-07-10 04:24:42來源:大公報

  美國資深生物學家Steven Wiley感嘆:一場新冠讓他發現傳說中獨來獨往的科學家渴求的卻是同事們的陪伴。哪怕科學家個人能創造知識,也需要同行的驗證、認可和運用,正如藝術家的作品需要受眾的解讀才有意義。他甚至說,視頻會議只能讓飢渴交加者苟延殘喘,絕不能讓人汲取營養,成長壯大。

  人是社會動物,對親密關係的追求大概植根於我們的DNA中。原始社會中人類依靠群體力量才能與自然抗衡,在猛獸與災害面前獲得一線生機。哪怕如今科技發達,足以規避歷史長河中已知的許多風險,一場疫病還是將我們打回原形,凸顯了生之脆弱。樂觀者說靠網絡也能與他人保持緊密聯繫,但「見屏如面」畢竟只是自我安慰。我們需要至愛親朋的音容笑貌,言語體溫,如同需要空氣和水。

  然而他人能帶來溫暖和愛,也能帶來病毒和傳染。關於新冠疫情,即使最初源頭、傳播途徑存在難以索解之處,共識是隔離能有效阻斷傳播。為切斷傳染,除了不時引發爭議的「口罩令」,較易推行的是保持社交距離。疫情高發時,無論國內國外,各級政府頒布「居家令」,連外出購買必需品都規定次數,更別說與朋友、親人見面了。情況趨緩後法令鬆弛,但還時常見到飯館豎起防護玻璃罩,擁抱的正確姿勢等小貼士。

  死亡如此容易,觸摸的安慰如此遙遠。疫情造成的心理創傷中,與恐懼同在並加深恐懼的大概是孤獨。疫情過後,如果大家能更珍惜面對面的相互陪伴,而不是將人際交流都託付於電子產品,就是壞事變好事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