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歲月/臉譜化及大結局 /凡 心

時間:2020-07-03 04:24:15來源:大公報

  11.《三國演義》人物為什麼大多臉譜化?

  「臉譜化」是指文學作品的人物表現得簡單和概念化,好壞分明。作者羅貫中對《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的劃分,「好」「壞」標準是看他是否忠於漢室皇廷。曹操要篡奪漢室大權,在作者眼中大逆不道,被表現成十足的壞人;劉備是漢室之後,要扶助重振漢室,在作者眼中就是忠臣,被表現成完全一個好人。

  以人性分析,任何人物都該有多個層面。如能多角度從心理、環境、語言、外貌、行為作更多細節描述,人物就會比較立體,避免了臉譜化。在《三國演義》出現的年代,作者受到「好」「壞」觀念束縛,加上小說的表現手法不像今天豐富,故人物較為臉譜化。

  《三國演義》中塑造得相對豐滿的是關羽。小說寫了關羽的英勇、忠誠、恪守君臣之道,也寫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堅守,還寫了他華容道義放曹操。他的形象就比較多面,比較有血有肉。  

  12.《三國演義》的結尾算喜劇還是悲劇結尾?

  《三國演義》的結尾,由魏國將帥司馬家族統一了中國,立國號為「晉」,自此天下無「漢」。對於想恢復漢室的各方,是個悲劇。但對從不放棄「統一」理想的中華民族或有「統一」理想追求的人,是個喜劇。

  《三國演義》的魏、蜀、吳都希望統一中國,權歸己方。最後是由曹操建立的魏國一方實現了統一目標。對於魏國,這是可告慰曹操在天之靈的喜劇。但對未能把中國收歸手中的蜀、吳,便是悲劇了。

  是喜是悲?要看對象,不可一言蔽之。

  以上答十二問,是圍繞改寫的《小三國演義》,就人物性格、歷史真實與文學真實、古今價值觀等,與上海中學生討論的話題。對有興趣了解《三國演義》細末的讀者,也必有裨益。

  (答改編《三國演義》之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