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前人的路\輕 羽

時間:2019-10-23 04:24:10來源:大公報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社會上突然發生惡劣情況,必然包含很多複雜成因。我是文藝工作者,更關心教育如何令青年人增長知識,以及文化如何提升青年人的精神文明。思前從而想後,博古才可通今,不禁令我想起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作家,其實在多年前已經透過文學素材,洗滌年輕人的身心。

  眾多作家當中,我最喜愛和敬佩的首推魯迅,他創作的各類文體,既具濃郁趣味,同時亦發人深省。魯迅不把小說視為消閒文章,當年以白話文的寫作方法,揭示中國舊社會的瘡疤。其筆下的短篇小說,大部分篇幅短小,可是文筆精煉,布局細緻。他筆下的主角人物個個形象鮮明,其他在小說內沒有出場的人物,只憑寥寥數筆,亦能發揮明確的寓意。因此從文學角度而言,魯迅的小說能夠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又向讀者提出問題。

  近來,我翻讀了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故事主人翁與同鄉友好,童年時能夠青梅竹馬,放開胸懷相知結伴,但多年不見之後,二人不單恍如陌路,更重要是其友好覺得二人的身份及階級有別,故此沒想過要把從前的友誼重新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故事主人翁也沒有刻意嘗試打破這堵高牆,即使他一度十分懷念兒時一切純真生活,但最後他也順應着自己似乎必然要走的路,離鄉去了。

  文中最後部分說道:「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事主人翁也想着:「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表面上,魯迅對自己筆下人物的際遇無限同情,另一方面,魯迅向讀者傳達着一份積極而樂觀的態度。因為他覺得路是由人走出來的,希望是長存在人心的,只要人們願意走出一步,前路必然能夠開創。不論人們怎樣面對前所未見的困難,最重要是大家都冷靜應對,彼此包容體諒、互助互讓,這樣前路便更見光明。

  cloud.tkp@yahoo.com

  逢周一、二、三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