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所好未衰惟飲茶\李英豪

時間:2019-10-18 04:24:36來源:大公報

  我常說:喝茶能養生,妙處不但在其味其香,同時在於使人把心放閒處,滌盪性靈,保持心境一點清純之氣,使日常塵俗紛擾的生活能無窮出清新。人向針尖老,體會生活藝術與情趣,頓覺像「詩仙」李白所言,清茗能「還童振枯」。難怪歐陽修在《茶歌》中自白:「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親烹屢酌不知厭,自謂此生樂無涯。」唐、宋開始,不少著名詩人墨客,講究用玉泉甘露的活水烹茶揚湯,不同於現今的泡茶方法。那時飲茶之風經僧、商傳至東瀛。後來日本人的茶道,其實皆大受中國影響。其茶道中心是「和、敬、清、寂」;與中國茶藝精神的養心修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感通大致相同,可說從中衍化及蛻變出來。自古以來,中國茶道注重和睦、敬愛、心靈清靜、境界閒雅,養吾圓機。日本茶道甚重禮儀;通常進行茶道的地方,門口開得低矮,以示入此堂奧,先要低首,學懂謙卑,不可虛誇自大。奈何印證歷史,那些好戰分子,不乏兇殘狂妄和侵略劫掠的行為(像上世紀侵華);但願今後可以秉持先賢智者的茶道精神,和睦共處,互相尊重。

  我國明代正德年間,出現古秀可愛的龔(或作「供」)春手製宜興紫砂茶壺(樹癭壺)後,煮茶方法一大變。明代中期已時興炒青綠茶,異於以前慣用的團茶,故不得不改用茶壺泡沏,使紫砂壺應運而生。其實,經考據,紫砂茶具早於北宋中期已在江蘇宜興蠡墅一帶燒造,但較粗劣,素來為人忽略。龔春只是首先精工捏塑,巧手燒成,不但實用,且富藝術美;有創意的陶工相繼發展所長,使紫砂茶藝風行至今。附圖為清初文旦朱泥小壺,泡茶香不渙散,味不耽擱。要來盛小壺的圓缽稱為「茶船子」,可端茶敬客時避免燙到手和被溢出的茶湯弄濕衣服桌椅。

  記得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妙玉在櫳翠庵用陳年梅花冰雪水,泡君山名茶老君眉,香醇可口;使人想起宋代辛棄疾「細寫茶經煮香雪」,以及元代謝宋「夜掃寒英煮綠塵」之句。現今世界各處紛擾污染,難覓「清泉石上流」,還何來這種詩意的浪漫?未免痴人說夢。

逢周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