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運筆的部位和動作\鄧寶劍

時間:2019-05-16 03:18:22來源:大公報

  運筆的動作離不開能動的手臂部位—指、腕、肘,何處運筆、怎樣運筆便成為運筆法的主要內容。

  關於運筆的部位,有主張運指者,如歐陽修所雲「指運而腕不知」。有主張運腕而不運指者,如姜夔所雲:「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有主張指腕不動而運肘者,如包世臣所雲:「錢魯斯執筆,指腕皆不動,以肘來去。」亦有不在運筆部位上作非此即彼之論者,如鄭枃《衍極》所雲:「寸以內,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變也。魏晉間帖,掌指書也。」

  鄭枃所雲當是通達之論,運筆的部位隨着字的大小而有所調整,這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歐陽修「指運而腕不知」之說,或本是就日常所書小字而發論的。而無論字徑大小都一概強調運腕或者運肘者,也自有其相應的藝術趣味。

  手指的動作主要有兩種,一是鈎揭導送,一是撚轉筆管。李煜《書述》雲:「鈎者,鈎中指着指尖鈎筆,令向下。揭者,揭名指着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送者,小指送名指過左。」這些動作主要是通過手指的配合用力讓毛筆傾側,從而筆毫劃向紙面上的某一方向,我們可以將這些動作簡稱為「導送」。包世臣《藝舟雙楫》則留下了劉墉與鄧石如「管隨指轉」的記載。撚轉筆管事實上造成了毛筆傾側、轉管的綜合性運動,只要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撚轉筆管時,筆管的角度是在不斷變化的。當然,相對於導送的動作,撚轉的「特異」之處在於導致筆管圍繞筆心發生旋轉。

  指、腕、肘部位不同,運動的機能亦有差異。從運動的幅度看,由指到肘依次遞增,故而字徑越大,腕、肘的參與度也就相對越高。從導致的毛筆的運動形式看,以指運筆易於讓毛筆形成傾側、轉管和起落,平移則較難。平移的功能主要是由腕、肘來實現的,當然,腕與肘同時也會適時地參與其他的運動形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