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智慧與殺人/耶 生

時間:2018-09-26 03:17:02來源:大公報

  教授捲入殺妻案罪成,哄動全城。我在茶餐廳,聽到很多大叔大嬸在討論,來來去去,都是同一個論點:「讀那麼多書,教授竟然跑去殺人?」言下之意,是人們認為,學歷與道德水平成正比,彷彿,多讀一點書,才會明白不可殺人的道理。

  事實上,我們打從進課室的第一天,已在學習生命的可貴,不是到大學、做教授,才會理解。事實上,從來都有智慧型犯人的案例。曾看過一本英文書《Criminal Genius:A Portrait of High-IQ Offenders》直譯就是《犯罪天才—高智商犯人的自述》,作者是奧克蘭的一位犯罪學家James Oleson,他做了一系列研究,顯示高智商的人更有犯罪傾向,而本書最有趣的地方是,他走訪許多聲稱曾犯下嚴重罪案卻成功洗脫罪名甚至從未被發現犯了案的人,如果這班人沒有「吹牛」,這世上的智慧型犯罪,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那麼我們彷彿可以明白,為何人們有高學歷人士少犯案的錯覺—因為有一部分人從未被揭穿。

  當然,大叔大嬸口中的高學歷,其實也包括高社會地位、高人工……社會上對這類人的犯罪感到驚訝和不可置信,是我們相信其犯罪的代價似乎比低學歷、低社會地位、低人工的高,一旦犯罪而東窗事發,失去的會比其他人都多。但為什麼還會有人以身試法?能夠爬上社會高階層,一般都比較冷靜,並不容易因衝動而失去理智,所以這類人犯的案,是最可怕的,因為都是深謀遠慮的。以及,經過沙盤推演,算準有機會甩身才動手。

  我常常思考,一個人要到什麼地步,才會計劃去殺另一個人;是要有多討厭,才會用自己的名譽、地位做代價,不惜一切。又想起東野圭吾的小說《殺人之門》,主角從小到大受到另一個人不同程度的剝削、壓迫,最後跨過這扇門。我想,任何人走到這一步,都有未能言喻的故事吧。而在殺人這個動作是絕對錯誤的背後,又有多少數不清的對錯恩怨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