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飲食男女/吃「嘎啦」\劉世河

時間:2025-11-13 05:02:11來源:大公报

  許多地方美食,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往往還承載着地域名片的使命,美食的味道亦是這個城市的味道,甚至代名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美食就是刻在骨子裏的城市烙印。嘎啦,便是青島的一張地域名片。

  嘎啦,學名蛤蜊,又叫花蛤,屬貝類中的珍品,因其貝殼表面光滑並布有美麗的紅、褐、黑等色花紋而得名。把蛤蜊叫嘎啦,是青島人的專屬。青島人舌頭硬,喝酒叫「哈」酒,烤肉叫烤「右」,因此將蛤蜊叫成「嘎啦」也就見怪不怪了。

  蛤蜊之美味,歷代文人雅士早有盛讚。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文人吃蛤蜊居然可以吃到忘乎所以的地步。汪元量說:「水邊莫話長安事,且請卿卿吃蛤蜊」,蘇東坡說的更直接「莫談國事,且食蛤蜊」。

  吃蛤蜊這等小事兒怎麼竟跟國事天下事扯上關係呢?原來都是因為歷史上這個「食蛤」的典故。典出《淮南子.道應訓》,實際是一則小故事,大意是:盧敖遊歷北海,經過北方,進入北極,到了蒙谷山上,看見一位隱士,雙眼凹陷,鬢毛烏黑,肩膀像鷹一樣,上半身豐滿而下半身瘦削,飄飄然迎風起舞。那位隱士回頭看見盧敖,慢慢地放下雙臂,逃到石碑後面去了。盧敖近前一看,那人正蹲在龜殼上吃蛤蜊。後來人們便以「食蛤」來比喻「不問世事」或對世事「不感興趣」。

  文人多矯情,吃東西也要講究個文士風采,但青島人愛吃嘎啦,則純屬味蕾上的享受,一年到頭,尤其春夏兩季,一盤辣炒嘎啦絕對是餐桌上的常客。說白了,就是好這口。

  嘎啦的烹製方法很多,蒸、炒、製餡兒、煲湯均可,最經典的做法有二。一是嘎啦疙瘩湯。先將吐乾淨泥沙的嘎啦冷水下鍋煮至開口,撈出,剝出嘎啦肉備用。起鍋燒油,葱花爆鍋,將嘎啦肉迅速顛炒幾下,倒入剛才煮嘎啦的湯汁,再將提前拌好的麵穗依次入鍋,待滾開,緩緩打入雞蛋液和濕澱粉,幾分鐘後便可出鍋了。最後擱點胡椒粉、老陳醋、香油,以及香菜末。此種做法的妙處在於既有麵粉的濃濃麥香,又有蛤蜊的肥嫩鮮美,二者雖各有其味,卻又相得益彰,互為融合。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辣炒。鍋內放少量油,油熱後爆炒乾辣椒、薑絲和八角,再直接倒入清洗乾淨的嘎啦,大火翻炒,無需放鹽,一分鐘後加一勺開水,蓋上鍋蓋,等聽到嘎啦「噼裏啪啦」地張開嘴後就可以出鍋了。辣炒嘎啦最好是趁熱享用,而且無需用筷,直接下手捏着吃最有感覺。熱騰騰的嘎啦肉一口咬下去,鹹鮮帶辣的汁水立刻流滿舌根,肉質嫩滑,一出溜就嚥進了肚裏,直留下滿口鮮香久久不散,回味無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