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事/烽煙筆墨:徐光耀和他的《平原烈火》(上)\慕津鋒

時間:2025-10-27 05:02:23來源:大公报

  前不久,我收到百歲作家徐光耀先生的一本簽名著作《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心靈檔案》。徐老在這本書的扉頁特意為我題寫了「慕津鋒同志留念 徐光耀」。徐老的字剛勁有力。

  大學畢業後,我來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工作,在工作中我曾有幸翻閱過徐老的一部紅色經典手稿《平原烈火》。這部小說是他根據自身經歷創作而成,其創作與修改跨越了新中國的成立,因此這部小說也被譽為新中國第一部抗戰小說,其地位與影響在新中國文學史上十分重要。小說講述了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侵華部隊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展開瘋狂的掃蕩,華北大地一片悲鳴。冀中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奮起反抗,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搏鬥。在作品中,徐光耀刻畫了一批冀中軍民奮勇抗戰的群體,並通過他們展示出在白色恐怖氛圍下,冀中軍民同仇敵愾、不畏生死的偉大革命鬥爭精神。

  這部小說的創作始於一九四九年夏。那時,解放戰爭接近尾聲,徐光耀所在部隊在天津休整。親歷了綏遠戰役、平津張戰役、太原戰役後,喜歡文學創作的徐光耀很想把戰地故事、戰地英雄記錄下來。那一時期,他心裏一直有強烈的創作慾望,他想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一個大部頭。七月七日這一天,徐光耀特意請了創作假,開始準備創作。為了這次創作,他給自己立下規矩: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意志集中,排除任何障礙,任何誘惑,不要為任何的譏諷所動搖,所挫折。為了完成這次創作,他將抗日戰爭中犧牲了的司令員王先臣的遺像掛在牆上,他決定以自己終生難忘的「五一大掃蕩」為素材寫一部長篇小說。創作開始後,曾經的戰鬥如王家堡戰鬥、護駕池伏擊、雙井村突圍、朱家莊喋血……眾多的英雄如王先臣、曠伏兆、乾雲清、李福貴、石俊德、齊壽昌、劉敬禮等紛紛走進他的腦海,走進他的心中,走入他的筆下。寫到動情時,徐光耀常常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為有充實的創作素材和真摯的感情,這次創作非常順利,徐光耀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初稿,厚厚的一沓稿紙上,寫得密密麻麻。

  同年十月底,徐光耀帶着自己的這部心血之作前往北京參加軍區運動會。其間,他拿着手稿去拜會了自己曾在華北聯大文學系學習期間的老師,時任《文藝報》主編的陳企霞。看到學生拿來的手稿,陳企霞非常高興,他對徐光耀的文學創作一直充滿期待。陳企霞很快便看完了這部小說,他很喜歡這部作品,但他希望徐光耀一個月內要完成對作品的修改,有些地方可以寫得再厚實些,但不要大改,因為他想趕緊拿去推薦發表。一個月對徐光耀而言時間實在太過緊張了,為了鼓勵學生,陳企霞特意寫信鼓勵徐光耀要相信自己,要「勇敢完成任務!」

  在老師的殷切希望與鼓勵下,徐光耀開始了又一次的「戰鬥」。他認真思考小說的結構,人物的角色,連人名他也都認真進行考量,白天晚上他幾乎連軸轉。在這次修改中,徐光耀十分注意加強對軍隊和老百姓的關係描寫。經過一個月的奮戰,他終於按照老師要求修改完自己這部小說。在將作品寄給老師陳企霞後不久,他就收到回信,老師讓他盡快來京面談書稿。在信中,陳企霞告訴徐光耀,他已經把稿子交給好友《人民文學》編輯嚴辰看過,嚴辰準備抽取一部分與周鐵漢有關的章節合成一篇小說《周鐵漢》,發在《人民文學》雜誌上。到了北京後,陳企霞安排徐光耀住在自己家中。在北京修改稿子並不輕鬆,但在老師陳企霞和嚴辰的幫助下,一切進行得還是非常順利。有一天晚上,為了改稿和起書名,陳企霞特地把嚴辰、秦兆陽、唐因、徐光耀等人叫到一起,稿子內容探討較為容易,但到了書名,卻為難了好久,三十多個書名,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一直沒有統一的意見,最後還是秦兆陽一錘定音,起名為《平原烈火》,大家認為這個名字好,就這樣《平原烈火》誕生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