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維港看雲/博主講好香港故事\郭一鳴

時間:2025-10-10 05:02:11來源:大公报

  中秋節前一天傍晚,筆者從奧海城搭的士到尖東去和寧夏銀川來的朋友聚會,在柯士甸道開始堵車,廣東道更堵,到文化中心和半島酒店前面路口才暢通,結果遲到了十幾分鐘,一桌十幾人在等我一個。「周日這個時間通常不會太堵車,今天可能是黃金周遊客多的原因吧」,我向客人解釋並表示歉意。銀川去年納入來港自由行城市,這些遠方的客人也是趁國慶黃金周來香港玩幾天,白天在海港城等處逛了一天,收穫不少。他們說,感覺香港堵車的現象比內地很多城市好得多。

  據統計,截至十月七日,國慶黃金周累計有逾一百二十八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打破去年七日黃金周共一百二十一點六萬人次的紀錄。雖然這個數字不及二○一八年高峰期,但內地遊客來港人數全面復甦的勢頭十分明顯。除此之外,內地遊客對香港的關注點和觀感也明顯有變化。前兩年有人在網上說了一句「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立即引起很大反應,當中不乏對香港冷嘲熱諷的言論。好在特區政府沒有視而不見,反而「的起心肝」,推出家族辦公室等政策,全力以赴捍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現在呢?港股氣勢如虹,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高踞全球榜首,全年第一可期。事實勝於雄辯,現在再沒有人提什麼遺址的廢話。

  今年的熱門話題是什麼?社交平台有一條短片,談到香港塞車現象和內地城市的比較。該名小紅書女博主提到,深圳的面積是香港兩倍,唯一到高峰期真的堵(車)到懷疑人生。博主以下午五時半的尖沙咀為例,指即使尖沙咀是「人擠人車挨車」的地方,連非機動車道都沒,到晚上高峰都是一路暢通。博主感嘆兩地「這一點差距真的太大」。她分析指,香港不會塞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電動車大軍」,香港人外出主要乘坐交通工具如地鐵或巴士,重點是香港的私家車數量控制在六十四萬輛左右。

  這條短片引來一千七百多條網民留言。有網民認為,香港只有七百五十萬人口,相比北上廣深四個大城市實在差太遠;亦有網民認為,香港的停車費太貴,不會有太多人買私家車。還有網民指出,香港是彈丸之地,公共交通網絡發達,私家車並非必需品。不過,亦有網民反對「香港不塞車」的說法,建議「去吐露港、元朗和屯門公路」看看。

  香港媒體對這條小紅書片段的內容以及網民的反應作了詳細報道,不僅是貫徹報憂亦報喜的原則,更重要是從內地遊客對香港關注焦點的轉移,看到遊客心態上的改變。彩虹總在風雨後,現在內地遊客更多地以平常心看香港、評論香港。香港旅發局每年花大量資源到海外和內地宣傳香港,講好香港的故事,不知道是否可從這條小紅書片段得到一些啟發?

  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是一門大學問,亦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香港地少路窄、人多車多,在城市管理,包括公共交通管理方面,香港的確比內地乃至世界上很多城市做得好。若干年前有一位在香港生活過幾年的台灣名人曾經說過,香港和台北最大的差別有兩點,一是作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進出香港機場的道路從不堵車;二是在香港宴會上未見過一滴紅酒灑落在餐巾上。無獨有偶,現在內地小紅書博主也注意到香港的公共交通順暢的現象,並且在網上引起很大的共鳴。我認為,除了網民提到的幾個原因之外,還可補充兩點:一是香港的駕車人士普遍不搶道、守秩序;二是香港在交通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車輛、任何駕車人士違規違法,一律要受處罰。話說回來,香港公共交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加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