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黃昏和父親到超市買牛奶豆漿,結賬的時候,前面有個老人買了兩袋餃子。收銀員一個勁問我們:「要不要搭一瓶米醋?就餃子、腌臘八蒜?」這才恍悟,那天是立冬節氣,北京人立冬講究吃餃子。
說起來,北京人是特別講究節氣吃食的,就是要給生活一個歡歡喜喜的面子。越往城裏走,就越有這個滋味。某年立冬,坐出租車,司機是老北京,說:「進了立冬,就離過年不遠啦。」當然,立冬離除夕還隔着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臘八、大寒(明年還有立春)好幾個節氣呢,但普通人世、民間本色,那對美好前景的感情寄託就是那樣樸素而深摯。
有一回坐公共汽車進城,正是元宵節前夕,天色陰沉沉的,有點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派頭。護國寺小吃店、錦芳、稻香村門口,都排起了買元宵的長龍。北京城裏就有這個好處,透着熱鬧,講究禮數,而且大伙都愛給老字號捧場。其實不論節氣,就是平常日子,像褡褳火燒、柳泉居的包子舖、還有賣糖炒栗子的攤位前,也往往從白天起就排着長隊。天氣越寒冷,那裏就越溫暖。
有一陣每天上午路過開闊的平安大街,車子駛過一個個排隊的攤位,一直開到隆福寺那兒的褡褳火燒去。陽光暖洋洋地照進車窗,讓人充滿豐盈的愉悅感。
為什麼我這麼羨慕、稀罕這樣的景象?因為我父母都是南方人。在南方,也注重過節氣,但似乎不像北京這樣,對每個節氣的飲食都有各種特別的講究。父母呢,又自青年起就在外漂慣了,反而更不在意這些傳統的事情。所以,立冬那天我們也破天荒歡歡喜喜地買了兩袋餃子。回來路過家門口的餐廳,見幾個顧客,可能是外地人吧,早早地就坐在桌旁笑談,旁邊的玻璃上貼着幾個大字「今天吃餃子」。
忽然記起幾年前的中秋,月亮又明又圓。我拉着父親到外賞秋月,望見家門口一個台子上,本來擺着幾張桌子、幾排椅子,是供行人和快遞員休息的,那天卻有一群人把桌子拼在一道,椅子擺成一圈,成個圓月的形狀,浩浩蕩蕩地坐在月光下嘻嘻哈哈打起了撲克。不知誰的手機裏,大聲放着音樂,是《城裏的月光》。美麗的音樂、思鄉的羈旅客,這場景,平白、真實,閒逸淡遠,又帶着淡淡的樂觀的人生體味。是啊,節氣裏寄託着人間至情、人生感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情趣和韻致,絕不應從記憶中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