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人工智能(AI)技術被逐步運用到了影視行業。比如今年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奪寶奇兵》第五部中,就利用AI技術讓觀眾看到四十年前青年時的福特再現英姿。又偶然看到,上海電影製片廠與科技企業正在推進一個經典IP「數字人」的開發項目。
這突如其來的科技洪流,使我想起了二十多年來的一個夢。
我這個年紀的人,小時候看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許多老電影,不得不為演員的表演叫絕。而即使在二十多年前,即我的青春時代,那種樸素、莊重的人物,理智而有節制的表現,也幾乎難在表現五六十年代社會生活的影視劇中出現了,連八十年代前中期的表演水平也遠遠不如。我不禁氣悶,又突發奇想,如果那些五六十年代電影中的人物能按照生活的邏輯,經由我的「指揮」,把我心愛的反映五六十年代生活的小說表現出來,該有多好。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但今天不同了,AI使一切皆有可能。在我面前,放着一本破舊的長篇小說《馬蘭草》,是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記載下來的真實故事。
主人公是一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擇膏壤戀荒礫,酷風烈日傲霜寒」,扎根於塞北之地的天涯芳草。裏面的男女主人公,尤其穿着舊軍裝的歷史系講師柳彤,那種氣質,總讓我想起八一電影製片廠一位不知名的老演員王毅。而裏面一位女性,其原型就是老電影《林家舖子》中演林老闆女兒的那位演員。如果能由一日千里發展的AI技術讓兩位老演員動起來,表演出那個時代的愛情,知識分子的愛情,馬蘭草們的愛情,而小說中亙古荒原上的寧夏實景,以及女主人公養病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蘇州,又由AI助於場景的輔助製作,再現出那種樸素深蘊的人情及可感可觸的景觀,那我的心花,就真要綻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