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現在的孩子還有機會「撒野」嗎?\吳白丁

時間:2023-05-25 04:24:58來源:大公报

  一歲半的兒子現正在香港的一家久負盛名的早教學校上課,課上老師會訓練孩子聽懂指令,坐正聽老師講故事,背手起立唱校歌,甚至在口罩令取消前,孩子必須戴好口罩才能上課,否則就要被「請」出教室,直到把口鼻蒙住。如果孩子上課哭鬧,也會被老師「特殊對待」,直到情緒平復下來才能回到教室繼續上課。

  作為寵兒心切的新手媽媽,看到孩子被下規矩、被「冷靜」,總覺得有些不太人性化。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是孩子接受社會化、進入學校生活而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幾天前,孩子外婆趕來港探親。交流起成長教育時,外婆有些感慨,現在的孩子還有機會「撒野」嗎?

  外婆講起孩子外公兒時的故事。外公出生在東北的農村,小時候貪玩,借着上山砍柴的功夫,和小夥伴出去摸鳥、爬樹,忘記了時間,更把「任務」拋在腦後。抬頭一看天要黑了,於是抓起一個大樹枝,來不及打成一捆一捆的柴火,就拖着比身子還長還寬的樹枝瘋也似的跑下山回家,把大樹枝留給大哥大姐「交差」。外公的大哥大姐笑道,剛剛抬頭看見遠處的山路上揚起一溜灰,原來是你拖着大樹杈跑下來。

  外公十八歲考上大學,又到北京工作,如今,他在城市生活的年頭遠遠長於在農村的十八年。看到外孫在香港出生、「上學」,一方面感嘆現在的孩子真幸福,一方面又隱隱擔憂,城市的生活,能否讓孩子體會到「撒野」的快樂。

  外公眼裏的「撒野」,不是孩子的無理取鬧,也不是撒潑打滾,而是讓孩子在沒有「這規矩、那規矩」的束縛下恣意地玩耍,親近自然。記得我小時,每到周末,他就帶我去北京郊區爬「野山」、下「野河」摸魚,還去水庫游泳;每逢寒暑假,就把我帶回他的農村老家,陪老家親戚上山放蠶採蘑菇,到山泉小溪間洗衣洗菜,有時還能坐着牛車去縣城裏「趕集」……種種經歷,似乎映射的是根植在漢民族基因裏的鄉土情懷。

  其實香港「撒野」的地方很多啊,數不清的行山徑風景秀麗,觸手可及的碧海白沙羨煞內陸長大的人,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親子樂園、動物園、海洋館讓孩子大開眼界,世界各地旅遊更是暢通無阻……這些都是香港在中央關懷下擁有的不可比擬的優勢。而學校教授孩子成為守規矩的世界人,那只是個體成長的一部分。至於「撒野」,是家庭的自留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