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如夢一場\江 恆

時間:2023-03-02 04:24:54來源:大公报

  圖:達夫妮.杜穆里埃小說《大不列顛統治》(Rule Britannia)。

  提起英國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人們最熟悉的莫過她的代表作《蝴蝶夢》(Rebecca,又譯《麗貝卡》),鮮為人知的是,她還有一部小說曾預言英國脫歐。

  那是她於一九七二年寫下的小說《大不列顛統治》(Rule Britannia),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虛構的未來,通過描述英國海濱小鎮康沃爾突遭美國軍隊登陸入侵,來表達對美國霸權的不滿。但書中也提到英國在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EC)若干年後進行退出公投,用書中首相發表全民演講所說,加入歐共體給英國「帶來巨大的約束和經濟困難」。只不過英國在脫歐後,經濟陷入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家瀕臨破產,最終不得不與美國結成聯盟。杜穆里埃曾形容,這是一部「嘲弄一切」的諷刺作品,它將成為「(英國)這個國家在七十年代中期可能是什麼樣子的模型」,並確信小說會成為流行讀物。

  但現實並非如此,這部小說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平淡無奇,甚至有些愚蠢,用傳記作家瑪格麗特.福斯特的話說,這是杜穆里埃寫過的「最糟糕的小說」,就連杜穆里埃的出版商也對書中設定的情節難以置信,認為許多讀者同樣會感到困惑。只有文化學者埃拉.韋斯特蘭持有不同看法,表示小說的基調本就是嘲諷,是從滑稽和鬧劇轉變為淒涼和離奇,杜穆里埃討厭倫敦優越的態度,以及來自歐洲大陸的粗暴干預,她的創作動機是探索子孫後代們將繼承一個怎樣的英國。至於小說是否荒誕,或許許多年後的人們更有發言權。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杜穆里埃當初在小說中虛構的脫歐情節都一一應驗,不僅書中那些支持脫歐者的說辭聽起來似曾相識,比如要「拿回國家的控制權」,就連脫歐之後的境遇也如出一轍,英國經濟非但沒有起色,反而陷入連串危機,除了在西方七國集團(G7)中排名墊底,更被前殖民地印度超越,跌至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甚至書中提到英國最終投靠美國,也堪稱神預言,用書中人物的話說,「至少我們都說英語,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也難怪有評論認為,小說在今天看起來更像是一部警世箴言。

  文學向來是記錄時代的重要載體,與杜穆里埃憑藉想像預言脫歐不同,在二○一六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湧現出的一批作家,卻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們筆下有關脫歐的作品來源於現實生活,令內容尖銳深刻,人物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像文學評論家凱利所言,他們創作的脫歐文學(BrexLit)為脫歐後的英國社會和人民提供了一塊棲身之地,並能夠對脫歐的緣由和得失重新進行反思。

  比如從公務員轉行成為作家的道格拉斯.波德所寫的小說《謊言時刻》(Time of Lies),書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主張暴力的右翼足球流氓,他率領「英國偉大黨」贏得了英國脫歐後的首次大選,以反諷的形式描寫了脫歐來自於英國社會中對現狀不滿的「沉默大多數」的崛起。正如波德所說,脫歐迫使他撰寫「有關統治階級和被統治者間的無知與蔑視」,而小說能夠真正在和新聞媒體截然不同的波段發聲,其作用無可替代。

  波德所言非虛,像作家邁克爾.帕拉斯克斯的小說《兔人》(Rabbitman)和作家博伊爾的小說《路的遺跡》(The Remains of the Way),都以寓言式風格呈現,立意更為辛辣。前者將當下國際政治環境與西方神話故事相結合,把主張民粹主義的候選人當選美國總統以及英國脫歐的原因,歸結於一系列與魔鬼簽訂的浮士德式條約。書中寫道:「空氣中瀰漫着硫磺味,兔人總統難道真的將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才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兔子嗎?」而後者也通過主人公抽絲剝繭般地破解謎案,將英國脫歐想像為一場起源於中世紀的陰謀,由英王亨利八世的重臣克倫威爾創立的半官方機構所策劃,旨在完成一場由新教徒主導的脫歐行動。小說由此得出結論,當今圍繞英國脫歐的可怕問題,答案根本不在布魯塞爾。

  除了探討脫歐的原因,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小說《秋》(Autumn)更直面了英國脫歐的後果,這部被許多評論家稱為「後脫歐時代的重磅之作」,採用了狄更斯筆下《雙城記》的開篇方式:「在整個國家中,人們感覺這事兒不對。在整個國家中,人們感覺這事兒沒錯。在整個國家中,人們感覺到挫敗。在整個國家中,人們體會着勝利。在整個國家中,人們覺得他們做了對的選擇,而其他人的選擇是錯誤的」,一語點出脫歐所造成的英國的撕裂,書中主人公稱已厭倦了憤怒、卑鄙、自私、騙子、正在發生和即將到來的暴力,以及人們不關心他們是否被騙了的麻木等等,這一切恰是英國脫歐的真實寫照。

  英國人對脫歐的最新看法是什麼?據一月初《獨立報》的最新民調,脫歐不到三年,很多英國人開始反悔,更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支持舉辦重返歐盟公投。這應了小說《秋》中的話,那惱人的喧囂如夢一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