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usan Cain著《Quiet》(《內向性格的競爭力》)。\資料圖片
我有十幾年的教齡,學生和同僚評分一向極高,還曾獲全校「傑出教授獎」。不知我者,或許會以為我在課堂上辯才無礙,言笑晏晏,手揮目送,精彩紛呈吧?
錯了。每學期的第一周,上課前十分鐘,我必然都會躲在辦公室,緊閉大門,手心出汗,心中顫抖,不斷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磨蹭到必須進教室的時刻,才像綁赴刑場一般,被一隻無形的手推出辦公室,推進教室,推上講台。望着一屋子陌生的面孔,開始講話,嘴卻經常繞不過彎兒來。通常要到開學第二周,這種痛苦才會減輕。「傑出教授」難道就這副德性?
其實已比過去進步多了。作助教的第二年,開學第一節課,我在教室門外倚牆而立,心虛氣弱,就是不敢進去。同學路過,問明緣由,不由分說,扳住我的雙肩,把緊緊貼在牆上的我撕下來,一把推進教室。說也奇怪,一旦進了教室,反倒沒那麼怕了。如今,最緊張的時段,其實只在進教室前十分鐘。真正開始教課,精神集中,反而比較放鬆。
我一直為自己的緊張和怯場而自嘲,直到看了二○二一年初Lady Gaga在拜登總統就職典禮現場演唱美國國歌的情景。Lady Gaga出道以來,什麼大場面沒見過?然而就職典禮時,在她獨自走到台前、接過金話筒的短短十幾秒間,她臉上明明白白寫滿了強抑住的緊張。原來Lady Gaga雖在台上熱歌勁舞揮灑自如,其實特別怯場,有一次竟在演出前躲進壁櫥,多虧Oprah溫言軟語把她勸出來。
怯場(stage fright)屬於心理焦慮,在演出、演說之前數日、數小時通常特別強烈,但這種焦慮可以克服。Susan Cain的性格分析名著《Quiet》引介「橡皮筋理論」,即一個人的基因和神經系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ta是誰」,但性格可在特定場合下改變,彷彿可以拉伸的橡皮筋。演出、演講、教課這類面向公眾的行為屬於生物學上的「刺激」,對內向型性格尤其屬於過度激發,會損害注意力和短期記憶力,而注意力和記憶力與表演自如、發言流暢密切相關。如果知道自己容易怯場,可以通過事先準備、充分練習,將性格的「橡皮筋」拉伸以超越自我。Susan Cain指出,人們為了所愛之人或所獻身的事業,是甘願忍受短期的「拉伸不適」的。
教師這一行,經驗很重要,但若不經常尋求反饋和改進,教齡再長也未必會是優秀教師。它與各行各業一樣,都需要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Malcolm Gladwell的暢銷書《Outliers》提出如今為人熟知的「一萬小時」理論,即複雜技藝如外語、樂器、下棋等都至少需要一萬小時高強度練習才能精通。喬治城大學教授Cal Newport早年所著《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將這一理論與「敬業」聯繫起來。他認為,對工作的熱愛來自日積月累達到的熟練和精通,做一種工作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擅長做,也會越喜歡這份工。想要精通,高質高量的練習必不可少。泛泛而練,難於突破,高質量的練習必須超越個人的舒適區,也就是Susan Cain所謂的拉長「橡皮筋」。
十幾年來,我一直在痛苦地拉扯自己性格的「橡皮筋」。最初因為拿到助教獎學金而走上講台,趕鴨子上架,毫無經驗。於是慢慢摸索,經常向學生和同事尋求反饋和建議,將每節課當作練習和提升的機會,課後反思教授的內容和方式,特別針對自己容易怯場的性格,刻意練習一些行為,一直練到自然而然的程度。比如慢慢走動,環視全場,揚聲朗言。光陰往來,緊張和膽怯磨去不少。雖在學期之初難免緊張,但只要充分準備,使課程安排有條理,教課有內容、邏輯和趣味,課後及時答疑,就永遠會受學生歡迎。
文化價值觀對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居住在美國的亞裔,還需要克服東亞文化中安靜寡言的一面。中國傳統哲學特別強調少說為佳。東周太廟金人銘曰「無多言,多言多敗」。孔子說「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特別看不起「巧言」、「便佞」之人。眾多學生之中,他喜歡顏回那樣的悶葫蘆,也經常敲打愛說話、敢頂嘴的子貢、子路。東亞儒家文化圈推重多思少言,學生偏向於理解、記憶,上課時較少提問、發言,缺乏公開演說的訓練。Susan Cain提到,美國的個人主義重視個體的自我表達,公開發言、自我推銷的能力與真才實學一樣重要,這令習慣壓抑個性以求群體和諧的亞裔很不適應。何妨兼容二者,多磨練演講、公開發言的勇氣、風度和技巧,同時注意少說廢話,非時不言。
Susan Cain說,「橡皮筋」不能長期無間斷拉伸,也不可拉得太長。有所取捨,給自己留出個人空間,積跬步方能至千里。怯場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原始生理反應,是人類共有的情緒,名人也不例外,但人人可以敬業之心克服。Lady Gaga演出前永遠做百分之二百的準備,從不敷衍了事。總統就職典禮她演唱美國國歌,免不了緊張,卻依舊演繹到完美的極致。紅極一時或許並不難,但像她那樣走紅十幾年,就不僅只靠包裝了。那是她一次又一次刻苦綵排,克服怯場,戰勝並超越自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