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話煙雨/「開山大斧」\白頭翁

時間:2022-09-09 04:24:23來源:大公报

  周武王能左手杖黃鉞,據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夏鉞為證,此鉞重五點一六公斤,在鉞的無刃厚頭一邊,有一可插入木柄的長洞,據測直徑六厘米,正好手持手握;上下還留有兩個長方形的孔,中間可以穿過皮繩把柄與鉞捆固得更牢。

  現在不得而知的是周武王持黃鉞上是否有鑄紋?是否有鑲嵌?是否中間仍留有一個規規矩矩的圓孔?難道真是代表太陽?無獨有偶。一九七四年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了一件青銅鉞,經專家鑒定為商代前期,與夏鉞相比,這件商鉞有些細長、扁平,配以狹長的「把」,這件商前期的鉞,中央也留有一大圓孔,兩肩有穿孔,可穿過皮繩作捆綁木柄用;與夏鉞不同的是,商鉞不再是「素體」,沒有任何鑲嵌,而是在鉞的兩肩及兩側都鑄有美麗而神奇的夔龍紋,誕生於商代的神奇蘷龍,一足獨立,無角無鬚,身如牛,入水則生風雨,其聲如雷,其光如日月。這種神話傳說中的蘷龍,在夏代尚未出現。商代初期青銅器上的鑄紋裝飾已經讓人看得瞠目結舌,陰線陽文,勾勒清白,線條流暢,布局巧妙,像一幅工筆深厚的寫生圖畫。上海博物館珍藏着兩件西周早期的,造型獨特的青銅鉞,象首獸紋鉞、耳形龍首鉞,前者將象首形象地與鉞相結合,鉞上趴卧着一隻蜷曲着鼻子的象;後者將鉞的上部彎曲成龍狀,並在其端部鑄有一對長角的龍頭,這顯然都是禮儀之器。似乎從西周開始,鉞的分工越來越明確,權杖、禮儀是一套,兵器、刑器又是一套。

  鉞是權杖,鎮壓殺人之權。牧野之戰後,商紂王戰敗自焚後,周武王又以黃鉞斬其頭,以玄鉞斬其二嬖妾之首。玄鉞可能是被塗成黑色,說明以鉞斬殺犯人也是有嚴格界限和等級區分的。想起二千多年後宋王朝的包拯的龍、虎、狗三等鍘刀是有淵源的。

  一九七三年發掘的位於河南安陽市附近殷墟遺址的婦好墓,就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銅大鉞,此鉞高三十九點五厘米,刃幅三十七點三厘米,重達九千克,是上海博物館藏夏鉞的將近一倍,鉞上的鑄紋也越來越複雜詭秘,婦好鉞上鑄的是虎噬紋,兩虎相爭一顆人頭。婦好鉞中間沒有圓洞。婦好作為商王武丁的夫人,是位能打仗會統兵的女將軍。她當時受命率大軍出征,手持重達九公斤的大鉞。有專家考證婦好是持鉞,亦非上車揮舞,是作為權杖相隨,以指揮三軍。

  在山東青州蘇埠屯村商代大墓,出土過一件殷商晚期的青銅大鉞,這件商鉞最突出的特點是鑄有十分形象的人面飾紋,活生生的一張人臉,五官端正,尤其以兩眼突出,又圓又大的雙眼,在兩道凸起的橫眉下,大睜圓瞪,炯炯有神,直瞪前方;那嘴故意齜出兩排整齊的大牙,嘴和牙似乎才是這張怪臉的中心,是張口以待?還是示威顯兇?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出土的青銅鉞看,鉞作為權杖的作用逐漸萎縮,作為兵器、殺器的作用在不斷加強,鉞終於走下權力的神壇,步入戰伐的搏擊。從出土實物看,至東漢,鉞已演變成武將手持的「開山大斧」,斧劈三山,勇不可當;直到宋金,在《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使一副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禪杖,似乎與古鉞相似,應一脈相承。據有專家考證,宋金大戰,金軍大元帥金兀朮即完顏宗弼上陣殺敵,就手持一柄開山大斧,其勇猛無敵。以後鉞作為「鎮壓之器」即斬首之刑具的功能也不斷增長,用鍘刀行刑就是用鉞行刑的一種演變,鉞最終從權杖走向刑器,直至徹底變成斧頭,一種日常生活的工具。

  (《鉞之榮辱》之下篇,全文完。標題為編者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