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話煙雨/我愛拉斐爾\白頭翁

時間:2022-07-22 04:24:14來源:大公报

  在梵蒂岡博物館的入口處,有兩位半裸體的石雕「門神」,稱其為「神」是因為左邊一位是米開朗基羅,右邊一位是拉斐爾。拉斐爾是名副其實的帥哥,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齊名。拉斐爾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不同,他更傾心於繪畫,醉心和痴迷於油畫,在文藝復興時期,似乎再無人能在油畫上出其右。拉斐爾是面旗幟,是座高峰,也是一個時代。

  拉斐爾從小聰明睿智,天生的藝術才子。一生無所好,唯有愛繪畫。他在繪畫上的成就無人能比。為紀念拉斐爾誕辰五百周年,在羅馬展出了上百幅拉斐爾的真跡,畫中人物細膩,鮮艷,豐滿,有活力。文藝復興時期到拉斐爾時代繪畫都在追求更「真」,越真越好,講究神似首先要形似。

  中世紀的繪畫,追求的是要把神徹底神化,非人化,絕不能把神人格化,那是藝術上的「鐵律」,絕對不能突破,否則就會押上中世紀的宗教審判庭。尊神敬神,使得繪畫中的神千神一面,沒有絲毫的人性感,人情味,味同嚼蠟。

  拉斐爾的傑出之處就在於他敢於突破宗教思想的束縛,創作思想不再有牢籠。文藝復興就是要把人復活,恢復成活生生的人。拉斐爾畫中的神不再是乾巴巴的神,兇巴巴的神,無血無肉的神,而是把神請下了神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符,而是賦予了人的感情,人的情懷,越來越像活靈靈的人,普通人。拉斐爾的確是把周圍的人當成模特兒來畫「神」,包括把自己的情人當成畫神的模特兒。一五○八年,拉斐爾創作的《聖母與聖嬰》已經看不出宗教色彩,聖母緊緊抱着自己的孩子,將臉貼近他的面頰,親子之情躍然紙上,分明是人間母子情。他也是把現實中的母子作為模特兒來畫的。

  拉斐爾有幅大畫《雅典學院》,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拉斐爾,巧妙地把建築學和透視法結合起來,發揮得淋漓盡致,隨心所欲。把眾多歷史人物利用雅典學院的台階自然組合,恰到好處,真實到如同人就立在學院台階之上。人物繁多,表情各一,真實生動。一大群活靈靈,又各具性格的「學院人」。此畫已是後世古典主義美術家不可企及的典範。更為難得的是,畫中充滿了學院氣、書生氣,自由探討,互相學習的氛圍和氣場,從學院的角角落落撲面而來;畫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情,自己的感受,做自己的事情,講自己的話,思考自己的議題;彷彿每個人都在動,在走,在講,在思,甚至連學院上空的藍天白雲都清晰可見,細看,那白雲也在動。

  這幅梵蒂岡博物館簽字廳中的《雅典學院》和西斯廷教堂中的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被譽為西方美術的聖殿,神聖到誰想要學習西方畫派藝術,都必須至此深造,來此學習朝拜。

  拉斐爾終於走向了高高神壇,但三十七歲英年早逝,永遠定格在世界畫壇的最高端。

  拉斐爾死後葬在羅馬的萬神殿中,萬神殿裏是以政治家為「神」,以官為「神」,平民是葬不進去的。拉斐爾打破這道「神」的緊箍,讓藝術家、平民也能葬在這裏;他想把萬神殿打造成一個無階級之分,無官職之分的理想世界。拉斐爾的墓誌銘非常有意思,不知出自哪位大家之手。「拉斐爾於此長眠。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敗北的恐懼;而當他一旦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