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經緯/塗黑臉已成歷史\陳 安

時間:2021-12-01 04:26:18來源:大公报

  假如你不太了解美國種族簡史,仍在萬聖節往自己的白臉或黃臉上塗黑色,仍欣賞白人演黑人的「經典」電影,你會立刻引起公憤,被指責是歧視黑人的種族主義分子。

  說這些話,並非空穴來風,嘩眾取寵。

  二○一八年萬聖節,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今日秀》主持人梅根.凱利在電視圓桌辯論會上說了這樣一段話:「警察們正在嚴格審查萬聖節服飾。在萬聖節,如果你是白人塗黑臉,或者,如果你是黑人塗白臉,都會遇上麻煩。可在我們小時候,那是可以的,隨你自己打扮成你喜歡的角色。」

  凱利就因為在鬼節說了這些「政治上不正確的鬼話」,立遭非議,其節目迅即被喊停,娛樂和體育雜誌ESPN抨擊道:「凱利以其萬聖節爆炸性言論,亮出了她自己的真面目—一個出櫃的種族主義者。」

  塗黑臉,對這樣一個所謂「大層面上」的種族主義問題,顯然應回顧美國歷史,弄清其前因後果,否則就會因對美國歷史的無知而犯錯。

  那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在美國開始流行「黑臉走唱秀」(minstrel show),其特色是由白人演員化妝為黑人,用黑人方言表演滑稽短劇,或載歌載舞。白人演員們用燒焦的軟木或化妝油彩,甚至用鞋油,塗黑了臉和手腳,頭戴羊毛假髮,身穿陳舊燕尾服或破衣爛衫,台下坐滿愛娛樂而好奇的白人觀眾,發出陣陣喝彩叫好之聲。

  黑人有能歌善舞的傳統,如今美國的「國樂」─爵士、搖滾無不源自非洲,可在奴隸制社會裏,他們默默地生活、勞作在種植園,沒有上台表演的權利和機會,而與黑人接觸的白人不能不發現黑人文化的魅力,被他們的歌舞深深吸引。黑臉走唱秀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其首創者是托馬斯.賴斯(Thomas Dartmouth Rice),他認識一個名叫吉姆.克勞的黑人馬夫,一個瘸子,卻善跳曳步舞,一邊跳,一邊唱着上口的歌曲。就是在吉姆.克勞的表演基礎上,賴斯創作了一台名為《跳躍吉姆.克勞》(Jump Jim Crow)的節目,他塗黑面孔亮相,載歌載舞,受歡迎程度超過他的預想,後來連紐約人也要他去演。接着他又去了英國,黑臉走唱秀也就傳到了英倫三島,後來又傳到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甚至遠至澳洲,到處有白人把臉和手腳塗黑,上台又唱又跳。

  然而,即使在南北戰爭之後,維護奴隸制度的勢力仍如洪水猛獸,黑臉走唱秀「吉姆.克勞」,在種族主義分子看來,可把它衍變為「吉姆.克勞主義」(Jim Crowism),以此名義對黑人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一八七五年,田納西州首先頒布「吉姆.克勞法律」,規定公共交通工具實行黑人與白人隔離制度,南方各州接着紛紛推行類似法律,並將範圍擴大到學校、劇場、影院、餐館和旅店等所有公共場所。

  在黑臉走唱秀「吉姆.克勞」成了「吉姆.克勞主義」之後,這種滑稽歌舞表演,從內容到形式,也就都每況愈下,充斥着對黑人的鄙視、諷刺、愚弄、嘲笑。除了塗黑臉,演員們還把自己打扮得奇形怪狀,黑臉上兩眼鼓突,嘴唇寬厚,齜牙咧嘴,說些「我岳母沒有死,可我去參加她的葬禮了」之類的無聊笑話,班卓琴手則對着狗和猴子彈琴。在白人至上者的眼裏,黑人不就是這樣醜陋愚蠢、低人一等嗎?

  這種醜化黑人的塗黑臉歌舞節目所產生的壞影響持續很久,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後,所謂的minstrel show也就作為Jim Crowism的同義詞而遭否定,也就讓「塗黑臉」成了歷史,再也不讓「偽黑人」出場,也就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由黑人藝術家們自己去展現黑人民族的深厚文化和輝煌藝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