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君子玉言/都市鄉村\小杳

時間:2021-11-24 04:26:22來源:大公报

  圖:二帝書院位於元朗錦田水頭村,已被列為法定古蹟。/資料圖片

  「在這裏,沒有了嘈雜、快速的城市生活節奏,取而代之的是悠閒的氛圍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農田裏,村民們採收着草莓、生菜、西洋菜和芋頭等本地農作物,小巴在田間道路上穿梭。曾幾何時,這片陡峭的山嶺和鬱鬱葱葱的山谷,一度是極為重要的食物產地……」看到這段文字,你可能會想,這是哪裏?你或許想像了許多地方,但很多人想不到它描寫的居然是──香港。這是香港旅遊發展局網頁上的一段描述。沒錯,這就是香港。

  香港不是一個遍布香車豪廬、時尚現代的國際化大都市嗎?香港不是一個樓挨樓、人擠人,高樓密度如牙籤罐、人口密度居世界之首的城市嗎?香港不是一個四面環海、土地匱乏的海濱城市嗎?香港不是一個匯集名牌名店、以購物天堂著稱的商業城市嗎?除了「樓樓樓」「人人人」「車車車」「店店店」、除了「買買買」「逛逛逛」「吃吃吃」,香港有鄉村田野嗎?有莊稼菜園果林畜禽嗎?—香港雖然彈丸之地,都市化起步早成熟度高,但鄉村田園和鄉愁意義上的元素,都「有有有」。「香港農村」這說法聽起來怪怪的,但實實在在存在。迄今,香港有六百多條村,這些鄉村宜觀宜遊宜居宜寫宜畫,構成了「港版詩意與遠方」。 這也是香港。

  港式農村多距離近易達。香港是彈丸之地,一切高度濃縮在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農村大部分位於新界及離島,新市鎮多以農村為原點,因而出了高樓森林很快就置身田園風光當中,從喧囂到清幽幾步之遙。赤柱的一池海灣,這邊是歐陸風情的酒吧廣場,那邊隔着林蔭道就是赤柱村。元朗市鎮港鐵出來步行十分鐘,即一片疏朗,三層小樓村屋,四周田園鄉景。西貢市中心濱海消防局、巴士總站、街市等都市元素一應俱全,走出不遠即××村。也有一些農村因太偏遠已廢棄。

  港式農村多以同姓同宗而聚,建有宗祠。鄧、侯、彭、文、廖為香港五大姓,早在宋朝即在港定居。最古老的鄉村在錦田,其祖先為來自江西的鄧氏。文氏祖先是愛國名士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其後人得到清朝皇帝賜封「大夫」,於同治年間在元朗新田永平村修建大夫第,被列入法定古蹟。風格以中式為主,吸收西式裝飾,值得一看。

  建築特色多為圍村──即以圍牆包圍。一種是每戶居所獨立,各戶向兩邊對稱排列,中軸線為大巷,後端放祖宗神位,正面為圍村正門。一種是多間房屋組成的圍屋群,四邊角隅建炮樓(「圍斗」),可從高處瞭望周邊,以防範外人侵襲。早前很多圍村有護城河,後填平。祖祠是必不可少的。祠堂前一定種有榕樹。或取榕樹獨木成林的特點,寓意子孫後代生生不息吧。

  天后廟作為漁民之神供奉地在香港極其常見。歷史最悠久的要數西貢大廟灣天后古廟(「大廟」),香火極旺。微型的天后供奉台則隨處可見——一尊天后像,兩支蠟燭幾炷香,香火也是不斷的。

  港式農村多建有書院學校。鄧氏的力瀛書齋是香港第一間鄉村書室,可惜現已不存。還有一間二帝書院,經政府修葺保存下來。無論大澳、梅窩、荔枝莊等尚有人居住的村莊,還是已經廢棄的深涌、紅石門、東平洲等村,都有學校或學校舊跡。樹木從破舊的教室中長出來,藤蔓滿牆。風過林梢,樹葉沙沙,彷彿書聲朗朗。與同樣廢棄並長滿樹木的老屋一起,像是一個個故事,樹木也成了精靈。

  港式農村講究風水。「吉地不可無水」,要呈「聚水格局」,港式農村一般都在村前建有魚塘,取年年有餘水頭豐沛之意,村後則種「風水林」,水木之氣互為交融滋養,人畜健康。頗有科學道理。多建有灰窰。石灰就地取材,以珊瑚、貝殼高溫燒成,除用作建築材料外,也用以調節土壤酸鹼度,或殺菌製作糞肥。如今灰窰作坊均成遺跡。

  港式農村牛很常見,不幹活,一天到晚逛吃逛吃。塔門島上的牛更是被寵溺得過分,跟人擠在涼亭下乘涼,搶麵包。西貢的噴水池常有牛過來飲水順帶逛街。過去這些牛也幹活,後來農民棄田不幹了,捨不得殺牛,就將牛放養。

  如今的港式農村,許多水電基礎設施齊備,又遠離都市喧囂,自得其樂,比如塔門新農村。有的為住丁屋的原住民,平日到城區返工,休息日回來開餐館出租船隻接待遊客,少數田地用作修身養性,供人們體驗生活;也有原住民老人家,即使老村即將廢棄,也不願搬離,靠賣糖水給遊客為生。還有一些老外租客,享受桃源生活。我曾在長洲、南丫島、貝澳見過開士多店、畫店的老外,儼然香港農村的老戶。最重要的,港式農村還保留着相對古樸的習慣,自然的風光——海濱田野小樓,近觀田野,遠望海景,出入有車,相伴有牛,眼前有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