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大螃蟹,一隻大概都在三至五公斤,大者七至十公斤,二十多斤的大螃蟹,其蓋如傘,乃霸王蟹;分橘黃、赭紅、醬紫、青白,蟹蓋之上遍布尖刺,長者過吋,短刺遍布,堅硬無比;雙螯力重,直徑過吋,能輕易夾碎魚之頭,扭斷龍蝦腰;腿有尖爪,鋒利無比,無論博鬥狩獵如人持利刃。中國人常常忽視蟹之齒,阿拉斯加大螃蟹的蟹齒,像犬科類動物的門齒,咬撕嚼,其利如刀。最早在阿拉斯加生活的阿留申人,會把阿拉斯加大螃蟹的利牙取出來,串成鏈掛在胸前,驅邪避災。
阿拉斯加帝王蟹,命名之中已透出幾分敬畏,在北京海鮮餐廳,一斤阿拉斯加帝王蟹的價格應在人民幣七百元左右,僅這一道菜三五千元,謂之豪餐。阿拉斯加大螃蟹才是別具美國特色的一道美國菜,牠和所有太平洋、大西洋產的大螃蟹都不同,因為阿拉斯加大螃蟹是冷水蟹,牠是北冰洋和白令海的海水養大的,其肉質細膩纖嫩到何種程度?其蟹腿有多長,其肉絲就有多長,如絲如線,如綢如緞。
在阿拉斯加驚險高危且具挑戰的要數捕蟹業。一年只捕三五日,四季無憂矣。運氣好,一籠蟹可捕獲五百多隻。風高浪大,水冷如冰,從北冰洋湧出的寒流和從太平洋流來的暖潮在白令相匯,在海底形成一個水溫變化的特殊時代,正是阿拉斯加大螃蟹從海底洞穴爬出來,覓食、交配的大好光陰。阿拉斯加大螃蟹僅僅有五至七天的活躍青春期,一年僅此一次,可謂黃金時刻。早已簽下合同的捕蟹船已萬事俱備,等待收蟹的商船車隊早已列隊相待,捕蟹手三天之前就滴酒不沾,二十四小時守候在船上。船主時刻關注着早已布在海底三十至五十米深的捕蟹筐上掛的彩色浮標。據說天氣越惡劣,大螃蟹越興奮,越活躍,才能有大收穫。
捕蟹船一般不大,全船從船長到船員不過五至七人,都是老手,且個個都是身強力壯的硬漢。捕蟹船上的工作緊張得像瘋狂的肉搏,冰冷的捕蟹鐵籠剛被水淋淋地絞升到船上,船員立即撲去,拉掉籠底的栓條,倒出鐵籠內的大螃蟹,然後飛快地檢排,把小蟹、雜蟹扔進海中,把大蟹排放到傳送帶中,送入底艙,這個捕蟹籠剛剛騰空處理完,第二籠剛好吊到,連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又一場緊張的工作開始了,周而復始,一人多職,各司其職。流水作業容不得半點停滯;捕蟹船更不能停機,因為在驚濤駭浪之中,稍一停機,可能會船覆人亡。
當捕蟹船的底艙完全被裝滿時,船開始返舵。這時候所有的船員什麼也不顧,連又濕又冷的膠皮工作衣都來不及解開,倒頭便睡,只有這段航行時間才是他們的休息時間,船一到岸,他們一邊要幫助卸螃蟹,一邊要抽空狼吞虎嚥進餐,把三個漢堡擠壓在一起,一口恨不能吞下三個牛肉漢堡。整整五天,他們都是這樣度過的,人不解甲,馬不離鞍。(「生命的呼喚」之四,標題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