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閑話煙雨/大盂鼎\白頭翁

時間:2020-10-26 04:23:55來源:大公報

  圖:大盂鼎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資料圖片

  考古界有言必稱青銅器中的「海內三寶」,三尊極其不平凡之鼎。觀鼎必觀「三寶」,除毛公鼎外,還有大盂鼎、大克鼎。

  中國名鼎有着共同的歷史文化積澱,幾乎每一尊鼎都有一段歷史,都有一段傳奇,都有謎一樣的文化。這也是鼎文化的深奧和厚重。大盂鼎國之重器,西周傑作,鼎腹中有銘文,「周康王二十三年」,屈指算來,三千年有餘矣。在西周時就是周康王時代的國寶。一百六十年前被發現後,抬到一農家院,雖滿身綠銹,卻讓人時有一種蓬蓽生輝的感覺。據說所有進院之人,都會不自覺地瞇起雙眼,彷彿有光芒刺目。大盂鼎高一百零二厘米,重一百五十三點五公斤,鑄造於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三年。鼎以姓氏命名,必與盂姓有關,此乃盂姓貴族所鑄,青銅鼎直至秦漢以後消失,凡有銘文,有記載鑄鼎者,皆只有姓氏,無名亦無官職,想必是青銅器銘文的規矩,皆遵守,無逾越。盂姓貴族受到周康王的重大嘉獎,被感動得無以復加,特鑄此鼎,頌揚周康王治國為民的豐功偉績,告誡盂氏子孫永世莫忘,牢記周康王的英明,不忘周康王的信任。把周康王賞賜的物品一一開列其上,讓盂氏後世子孫,每當祭祀祖宗,先拜先祭周康王。這便是大盂鼎腹內的銘文記載,共十九行,分兩段,二百九十一個字。

  最有意思的是周康王賞賜的物品中,香酒排在第一位,似乎遠比後面排列的儀仗、禮服、車馬,以及一千七百二十六個奴隸還要貴重。這在任何史書上均無此記載,《尚書》中亦無。在周王朝中是香酒高於一切,那是一種什麼酒?因何而香?又香在何方?難道香酒要重於一千七百二十六個奴隸?這在西周奴隸史上又留下新的課題,在西周釀造史上需要再做研究,對於西周時期的禮儀制度開列了新的題目。同時再一次佐證,至少到了周朝,鼎的歷史使命發生了根本轉變,它不再是食器,而是禮器、祭器,它也不再擺在大殿之前,還要擺置在神廟祠堂之上,祭神祭祖何以為祭?祭拜鼎也。

  鼎到商周時期,尤其發展到西周時期,其文化含量愈重,以致成為先秦文化的標誌之一。鼎中鑄銘文,鼎即史也,鼎即文也,鼎即碑也,因為直到一千一百年以後,中國才有了石碑。刻在鼎上即相當於刻在碑上,欲千古不朽,鑄鼎為念;感恩戴德,非鼎不能表達。大盂鼎從發現那天起,欲藏不能,欲移不能,官爭商奪,幾度危難,幾度失落,其間有兼日本侵華,日寇曾一日七搜,擁有人幾經倒手,幾經換人,千里迢迢,輾轉數省,歷經百年,化險為夷。每一尊鼎都是一段難釋的歷史,每一尊鼎都是一本讓人拿起放不下的書。

(「觀鼎」之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