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君子玉言/感謝糧食和蔬菜\小 杳

時間:2020-09-23 04:23:57來源:大公報

  圖:近日,西藏日喀則市金色的農田裏,村民們忙秋收\中新社

  昨日秋分。臨窗北望,美酒醇香,麥熟雞肥,朋友三兩──果然也是農民豐收日。時令剛剛好,奈何時局未可期。因疫情,幾百萬人困坐港城,無以聊賴。

  前幾天,公司司機問:是不是春節後那次去機場接你返港,再沒離開過?確實,自香港與內地封關以來,我已半年多沒離開香港一步,同事朋友皆如此,有的家就在一河之隔的深圳。網友用兩首歌自我調侃:「你說過兩天來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明年的)冬季」……秋夜漸長,秋葉歸根,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疫情之下談詩意和遠方不免有點矯情,再讀海子,倒是讀出了煙火氣:「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對比這個海子版的幸福清單──眼下,世界因瘟疫而不得遊,內地因「關山」阻隔而不得去,香港朋友近在咫尺而不得見,好在還有一如既往的粥飯每天如約而至,還有一如既往的大海可看,附加一如既往的工作可做──自我鑒定屬低配版的幸福之人,也蠻不錯的。

  我對口腹之欲一向淡然,不挑食不多食不浪費,低碳環保。比較欣賞日式餐飲風格,從餐具到餐食都素雅潔淨,菜量克制而精到,簡約精緻,毫不敷衍。朵頤之快、心目所悅各各恰到好處,至簡至美。一餐飯就是對天物的致敬,吃出了儀式感。

  疫情期間,去餐館吃碗麵都戰戰兢兢,無遑多求。幸好有盒飯君像一個樸實忠厚的老朋友,半年來風雨無阻,帶着糧食蔬菜水果牛奶,每天三次撫慰我們孤單的靈魂。因為它執著守時的問候,我改變了多年來不吃早飯的(壞)習慣。因為它對我幾乎唯一的餵養,使我得以細細體會糧食蔬菜的原汁原味,牛奶麥片,油條豆漿,菜粥滷蛋……溫和敦厚,親如家人密友。感念疫情下這份不離不棄的陪伴,我成了盒飯忠粉。

  很不理解挑食的人,吃膩了是你自己的事,幹嘛要怪大米呢。一個人若不尊重糧食,豈能做到體恤他人;一個人若對糧食百般挑剔,豈能做到寬厚待人。人類總是改不掉任性放縱的毛病,太過追求自我,少了顧及他人。吃飯如此,戴不戴口罩乃至如何對待疫情、對待族類、對待天物也如此。

  一粒米,從育種到入倉歷經二十多道工序,最快要三千零七十二小時至少一百二十八天才能抵達我們的飯桌(不算外賣小哥送餐的時間)。此前,這顆小小的種籽,為了完成餵飽人類的使命,拚命尋找陽光和水土,熬過風暴沙塵病蟲的侵害,在無數人的勞作汗水中,千辛萬苦把自己變成可吃的樣子,最終來到我們面前,一顆一顆,一葉一葉,滋養我們的腸胃和身體。如今有了袁隆平爺爺改進工藝提高產量,但糧食的成長蛻變始終歷程漫漫,其辛苦古今如一。

  說到這裏,我得提一提一樁耿耿於懷的遺憾:過去曾有無數機會見過袁隆平老先生,距離最近的一次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門,我在等人,老爺子站在門口吸煙。我與老爺子聊了幾句,老人家很隨和。我們吃着老爺子的米長大,我多想向他表達敬意啊。可是七八分鐘的時間裏,沒有任何閒雜人打擾,我居然沒有與老爺子拍張合影!至今想起來我都後悔得直掐自己大腿。三周前的九月七日是老人家九十歲生日,這位新晉「九十後」對着生日蛋糕大聲說:「畝產三千斤早日實現」。去年,老爺子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已經達到了雙季畝產二千零九十二斤。

  民生不易,端起飯盒,想起往事,更惜一粥一飯得之不易,袁隆平老爺子的可愛和偉大。

  伏爾泰說,一個人首先要學會生存,然後才能進行哲學思考。疫情讓我們更多留意身邊諸事,才發現:有人生存了一輩子,從未有什麼哲學思考,原來他把生命活成了哲學。

  這些蔬果稻麥,千百年來信守對人類的承諾,穿越漫漫時光,承受萬般辛苦,漂漂亮亮來到我們的飯桌,供我們生存,供我們思考,供我們創造。每一份糧食和蔬菜,都值得敬重;每一滴油醋醬茶,都值得敬重;每一個負有使命的人或物,都值得敬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