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天南地北/約旦河約旦河/陳 安

時間:2020-05-14 04:24:00來源:大公報

  圖:約旦河發源於黎巴嫩山區/資料圖片

  此文標題考慮甚久,起先擬借用歌名《深深的河》或《約旦河,滾滾地流》,可一想到這條河如今因水量大幅度減少,似已變淺,不再波瀾壯闊,我覺得不妥。倏忽又想起歌曲《紐約紐約》、《北京北京》,那就用《約旦河約旦河》吧。

  Jordan,其實應音譯為「喬頓」,Jordan River,應是「喬頓河」。從小聽慣「約旦約旦」,這次去約旦、以色列旅行,滿耳「喬頓喬頓」,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約旦河是以色列與約旦的界河,由其西岸前往東岸,通過河上的阿卜杜拉國王橋,我們就立刻從以色列到了約旦,發現景象陡變:河西的希伯來語和英語路牌,成了河東的阿拉伯語和英語路牌;河西頭戴黑禮帽、身穿黑長袍的猶太教徒,成了河東頭裹紅格巾、身穿白長袍的伊斯蘭教徒。不過兩岸都還有基督教徒,他們一般沒有特別的服飾,也就難以辨認其身份。約旦河流域,一個世界各國朝覲者蜂擁而來、宗教氣氛格外濃郁的地方,也是因教義相異和互相爭奪地盤而頻頻發生戰亂的地區,據說有些地方至今還埋藏着戰時留下的地雷。

  在耶路撒冷,猶太導遊帶我們參觀的幾乎都是宗教景點:耶穌受洗的約旦河灘,他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點(現是一小巷),他被安葬又「復活」在那裏的世界最古老教堂──聖墓教堂。在那座教堂裏,我驚訝地看到許多人排着隊,一個個輪流鑽進一個黑暗而逼仄的石窟,去跪拜一個並無遺骨的「聖棺」,還見許多人爭相跪倒在一塊紅色大理石前,在冰冷的石板上磕頭、撫摸、貼臉,據說那是耶穌被取下十字架時塗抹膏油的地方。

  西牆,即「哭牆」,自然是必去之處。耶路撒冷其實是座石頭城,整個城市圍有六百八十多公里的石牆,哭牆則是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的一段護牆,一堵聳立的大石塊殘牆。據傳說,聖殿被羅馬帝國軍隊摧毀後,有六個天使從天空飛下,坐在這段牆上徹夜痛哭,其淚水竟使殘牆固若金湯。西牆曾屬約旦,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歸猶太人所有。此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絡繹而來,男人站在左邊,女人站在右邊,面對牆,頭貼牆,肅然起敬,為他們這個民族自古以來所遭受的苦難、為自己的命運念經、啜泣、禱告。我們這些異族遊客來到這裏,雖然不會觸景生情,但覺得在牆前默立片刻也無不可,理應對一個飽受屈辱的民族表示誠摯的同情,更可默默許願,希望世界上有一堵面對朝陽的東牆,一堵讓人們歡樂的笑牆。

  導遊後來還是給我們加了一個唯一的非宗教參觀項目──國家鑽石中心,讓大家欣賞猶太巧匠手下晶瑩璀璨的珠寶,同時也給大家解囊支持以色列經濟發展的機會。猶太人確實精明、能幹,在知道非洲國家礦山爆炸產生的價值後,充分利用非洲這個近水樓台,前去買礦購砂,從而把鑽石製造業發展到世界最高水平,從世界各洲賺取大量外匯。他們的聰明、才幹還表現在發展醫學、高科技等方面,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就依憑窄小而又乾旱的領土,他們把以色列變成了農產品出售國。我們在以色列許多地方,在樹下花間、農田林地,都看到了在其他國家看不到的「奇跡」──沙土地上一條條細長的水管,上有一個個間隔的小孔,以色列農場主就這樣節約用水,用這種「滴灌」技術澆灌植物,培育蔬菜、瓜果、稻麥,讓國人和其他中東人分享他們豐碩的務農成果。

  我們也終於見到約旦河,這是在一個名為雅德尼特的地方,一段並不寬闊的河面,河水清澈,兩岸綠樹與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整齊的石階由岸上伸入河內。據說,這是耶穌基督接受洗禮之處,也是如今四面八方之人前來受洗的聖地,有布告說明:耶穌在此受約翰洗禮,從水中一上來,就有鴿子飛停身上。

  約旦河發源於黎巴嫩山區,往南流經敘利亞、加利利海、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長六十公里,最後流入死海。第二天我們轉移到約旦,並就住在死海邊上的假日酒店。我們自然急忙趕去海灘,急於站在世界最低點、比海平面低四百多公尺的地方,當一回世界上最矮的人。不過當日風大天寒水冷,我們無法下水,不能按例拍一幅由厚重鹽水浮托、坐在或躺在水面上讀書看報的照片,我不會游泳,也就失去了偽裝海洋征服者的機會。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