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怎能渡海來?/黃秀蓮

時間:2020-03-24 04:24:04來源:大公報

  從前住唐樓時,儘管一屋七伙,非常擠迫,然而鄰里感情密切,其中一戶與我們交情最深。他們很早就遷出唐樓,搬進獲設計獎的彩虹邨。這種改變,跟很多香港人的命運相似,那是六十年代的事了。到了八十年代,我家抽中了「居者有其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唐樓歲月,搬到長沙灣的居屋。這足跡,亦是不少香港人走過的。大城市裏從來都不乏小人物奮鬥的故事。

  在一幢唐樓裏起居,守望相助,自然又搭起橋樑,甚至乎,或多或少地改變了親朋的命運。

  他們有個堂弟,從內地去了澳門,暫時在船廠當技工,想申請來港。當年澳門一點也不金光燦爛,「賊船」(賭場)之外,平靜素樸,可是上游的機會不多。這個人打聽到消息:只要有香港公司願意聘請,就有機會來港。他當然向親人求助。中國人最重情親,既然堂弟有求,就一定掏出心肺來幫忙。鄰居既然與我家感情厚密,第一個想起能相助的,是我大哥。

  我大哥很年輕已經創業,赤手空拳,營運着一家山寨五金廠。廠房位於深水埗舊碼頭,用鐵皮造,買兩三部舊機器回來生產。機器聲軋軋的,耳朵難受,卻把夢建造起來。

  船廠與五金廠都是機械廠,性質相近,用這途徑申請,總有多少希望吧。他們先跟我父母商量,接着大哥在文件上蓋了工廠印章,還在東主一欄簽了名。數月後那堂弟坐佛山號輪船吧,順風順水就來到香港。

  一段兄弟親情,一份鄰里情誼,義不容辭就鋪好跳板,讓他渡海,讓他尋夢。他來港後曾登門致謝,我只見過這麼一次。之後,他好像找到合適工作,再之後是……

  「黃生、黃師奶」,這是那年代流行的稱呼。鄰居師奶聰慧,口舌伶俐。「那堂弟呀,他想來香港,我們沒本事幫忙,不怕厚面皮,請你們來幫才成事。沒想到他寄信回鄉下,說從來沒人關照,又告訴香港的親戚,說一切都是靠自己……」

  我只見過那堂弟這麼一次,再次重逢是幾年前,中間相隔數十年了。日子飛逝,生活紛繁,不相干的人,如佛山號輪船在港澳海域所激起的浪花飛沫,一閃即逝,怎會想起呢?那晚鄰居設下筵席,慶祝八十大壽,酒樓用活動板給主人家圍了獨立空間。三圍筵席,賓客非近親即好友,忽然看見一個中年人,咦,好生眼熟,竟然不用思索就記起是那個堂弟。中國人對人情自有一套,縱然看清對方面貌,然而到底是親戚,在重要場合,依然相邀。

  在命運轉折點,得人助力,順利登岸。渡海之後,急不及待,否認恩典。他腦裏想什麼呢?可能以為恩典是債務,怕恩人來討,所以此地無銀一番。又可能強調無需受恩已足能渡海,證明自己能幹、有本事吧。殊不知心理健康,底子厚實,福杯滿溢的,最會知恩念恩。

  至於舊式香港人那種重情仗義的美德,他永遠也不會明白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