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化什錦/京劇與四大名著/姚文冬

時間:2020-02-06 04:23:53來源:大公報

  京劇傳統戲多取材於歷史。過去,戲班有一個說法:「唐三千、宋八百,數不盡的三列國。」形容京劇的劇目之多,也說明演的大多是歷史故事。

  這些戲,尤以三國題材居多。隨便舉幾個例子便耳熟能詳,比如「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的諸葛亮、「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有幾個演員,因演三國人物出神入化,被譽為「活諸葛」(馬連良)、「活曹操」(袁世海)。甚至由三國戲還衍生出一個行當──「紅生」,這個行當專為演關羽而設。三國戲的內容,忠實地遵從了《三國演義》原著。因此,在那個年代,聽戲是人們熟悉三國的一個主要途徑。三國戲之多,枚不勝舉,不僅書中的主要人物如諸葛亮、曹操、劉關張等能成為一齣戲的主角,就連鄒氏(《戰宛城》)、陶謙(《讓徐州》)等不重要的人物,也能在某一齣戲裏當主角。

  在四大名著裏,除了《三國演義》,被京劇取材最多的當屬《水滸》。《野豬林》的林沖、《李逵探母》的李逵、《烏龍院》的宋江、《扈家莊》的扈三娘、《武松》的打虎英雄,都被從書中「請」上了戲台。亦如上一節所說,因演水滸戲精湛超群,蓋叫天被譽為「江南活武松」。

  相比之下,另兩部名著《西遊記》和《紅樓夢》,就相形見絀了。以《西遊記》為例,京劇的改編就鳳毛麟角。不過,這部書倒是催生出了一個新的戲曲類型──「猴戲」。京劇舞台上,演孫悟空的戲,俗稱「猴戲」。「猴戲」有別於其他戲曲形象,臉譜、扮相、表演自成一路,風格獨特。這個角色一出場,不用報上名號,觀眾便知他是孫悟空。演「猴戲」的名家,個個都是赫赫有名,如楊小樓、蓋叫天、李萬春、李少春、鄭法祥、郭玉昆、筱王桂卿。李少春以《鬧天宮》等戲訪問世界各國,獲得了「美猴王」的美譽。「猴戲」胎裏帶着討喜之處,即便不愛看戲的人,恐怕也抵擋不住舞台上這隻猴子的誘惑。

  自《紅樓夢》家喻戶曉之後,讀者最想一睹林黛玉的舞台風采,但直到一九一六年,梅蘭芳排演了《黛玉葬花》,京劇舞台上才出現了第一個紅樓藝術形象。《黛玉葬花》一經推出,九城轟動,連演賣座不衰。荀慧生嘗試紅樓戲雖晚,但劇目卻多,陸續塑造了尤氏姐妹、寶蟾、平兒、晴雯、香菱、鴛鴦等舞台形象。荀先生的《紅樓二尤》,一人演兩角兒,前演三姐,後演二姐,前者潑辣剛烈,後者端莊懦弱,可見先生功力之深。這齣戲,至今活躍在舞台,也是青年演員傳承荀派藝術的必修課。

  遺憾的是,厚厚一本《紅樓夢》,除了《紅樓二尤》,還有偶爾演出的《黛玉葬花》,一百多年未見新戲排演,僅有的那幾齣,也已失傳多年。《紅樓夢》乃四大名著之首,紅樓戲為何這麼少,而且漸次失傳了?

  此書與京劇幾乎「同齡」,《紅樓夢》最早出版於乾隆末年,京劇也是萌芽於這一階段。京劇最初的一百多年裏,劇目以更為久遠的歷史為藍本,作為新書的《紅樓夢》,對京劇影響甚微;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與此書因種種原因曾遭禁有關,對京劇藝人來說,就是個燙手山芋。雖然自梅蘭芳起有所染指,但也正如梅先生所言,他「嫌這些紅樓戲太溫了」,就放下了。京劇向來青睞「王侯將相、才子佳人、草莽英雄」,《紅樓夢》的題材、故事、人物,難以契合。就好比,京劇的神怪題材不多,也是一個佐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