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疑是銀河落/李 夢

時間:2019-12-05 04:24:05來源:大公報

  圖:葛飾北齋畫作《木曾路深處阿彌陀瀑布》/作者供圖

  聽聞貴州獲得知名旅遊雜誌《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選入「2020年度全球必去十大旅行目的地」,忍不住好奇,趁深秋初冬行旅淡季前往一探究竟。南方與北方的山水,我見過不少,今次親見黔地風景,仍覺眼前一亮。那裏的山水草木,不比北地遼闊蒼茫,不如廣西桂林甜美,又不像香格里拉那樣不理凡塵,而自有一種樸素的、親切的意味。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那些形態各異的山間瀑布,時而生猛,時而細膩,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常常予人驚喜。

  中國古代的學者與作家,常有坐觀瀑布的雅興,留給後世不少詩文佳作。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千古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不必說;王勃在《郊園即事》中,用「懸溜」形容山間垂落的飛瀑,亦有生動鮮活之感;范仲淹的《瀑布》則借物寓意,其中「迥與眾流異,發源高更孤」以及「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看似摹寫瀑布,實則抒情兼明志,其孤高正氣的性情可見一斑。

  詩文如此,畫亦然。由宋至清,山水畫流派迭出,風格迥異,其中不少以瀑布入題。除去描摹瀑布飛濺山林的動感與姿態之外,亦時常於水畔畫三兩好友,伴坐觀瀑,其中不僅有古時文人徜徉山林之間的雅興,亦有以物明志的用意。像是馬遠的《仙侶觀瀑》中,山勢高陡,瀑布垂落,山水松林間,有高士對坐傾談,松濤聲與水聲交融,此起彼伏,為畫面增添朗然疏闊之感。而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有《觀瀑圖》一畫傳世,畫作內容與此前的觀瀑圖相仿,唯畫中文人獨坐靜思,與題詩中那句「耳根於此洗塵囂」相對照,亦有互文之意。

  地質學中,將瀑布稱作「跌水」,初聽似乎過於直白,細想則別有意趣。水流由高處跌落低處,水花四濺,有聲響,用「跌」字形容,不得不說十分精妙。今次我在貴州小七孔景區所見「六十八級跌水瀑布」,水流層層跌落,一步一景,由疏至密,漸漸匯聚累積,最終以數不清的細小水柱攢成瀑布垂落,嵌於岩壁草木之中,宛若一面晶瑩明亮的水扇,讓我想起葛飾北齋畫中那一帶乳白色的直瀑。

  不單中國古代畫家對瀑布頗有情意結,日本浮世繪畫家筆下風景,也常見飛流跌水之景。日本十八世紀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熱衷描摹山水風景,其年邁時創作的《富嶽三十六景》描繪關東多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視角多變,構圖獨特兼具浪漫意味,因而成為歐洲不少印象派畫家與作曲家的靈感之源。而愈到晚年愈鍾情山水的葛飾北齋,於創作富嶽三十六景期間,亦以《諸國瀧迴》為題創作。他遊走日本多地,記錄瀑布奔躍飛濺之勢,輯成此系列,引後人遙想。其中一幅《木曾路深處阿彌陀瀑布》描畫文人雅士觀瀑,畫中人並非立於瀑底池畔,而是坐於山腰,環顧左右上下皆是風景;另一幅《和州吉野義經洗馬之瀑布》愈見俗世意味,畫中兩男子牽馬於瀑布中,水勢蜿蜒與畫中人姿態互為映照,令畫面生動且富有戲劇感。

  葛飾北齋大器晚成,老而彌堅。他從不憂懼「歲月催人老」,反認為年月流逝能幫助畫家技藝愈精、思索愈深。他曾說自己「七十歲以前的作品不值得一提」,希望「到八十歲時能有點進步,九十歲時能夠明白世事的真意。」我想,葛飾北齋對於世事真意的了悟,恐怕大多由他所見所感的山水懸溜中得來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