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斜槓青年」達文西\李 夢

時間:2019-11-14 04:24:01來源:大公報

  圖:達文西研究機械裝置的手稿\城市大學供圖

  「斜槓族」(slashie)可謂近年網絡熱詞,用以形容那些不甘於「只打一份工」的年輕人。返工時,他們是寫字樓格子間裏一名普通職員;放工後,他們則搖身一變,成了偵探小說寫手,蘭桂坊調酒師,甚至潛藏在旺角某桌遊俱樂部的「狼人殺」高階玩家。說起來,「斜槓」一詞雖說流行不久,卻並非新鮮概念。五百多年前活躍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文西,亦曾是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

  正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達文西特展「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包括十二件珍貴手稿以及據此創作的若干模型。今年適逢達文西逝世五百周年,全世界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都不願放過這吸引目光的好機會。法國羅浮宮的特展據說籌備十年,為從意大利借得傳世名作《維特魯威人》,險些招致本已不睦的法意兩國政府又一場外交風波。我想,今天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文藝復興巨匠而大費周章,恐怕不僅僅因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或是那幅以超過三十億港元天價震撼拍賣市場的《救世主》,而是達文西對於人文藝術諸多領域的好奇與探索。才華橫溢每每令人傾心不已,像達文西這般在繪畫、雕塑、工程、數學甚至音樂領域均頗有造詣的藝術家若活躍在今天,恐怕一早成為KOL並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賺得名氣與金錢雙收。

  在達文西諸多身份中,我想多談談他與音樂的關係。他曾說:「詩人在形容肉眼可見的事物時,遠不及畫家;在形容看不見的事物時,則遠不及音樂家。」可見其對於音樂的推重。達文西的繪畫技能傳承至今,多虧他那些歷經數百年時光而得以保存的畫作;而這位「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音樂造詣,在那個既沒有卡帶也沒有流媒體的時代,想要留存下來則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他曾撰寫過的那部音樂專著《音樂論》(Treatise on Music),也在歷史煙雲中不知所終。後世人們唯有憑藉他處文字記錄以及達文西本人在《大西洋古抄本》中留下的樂器手稿等,想像他的歌喉如何美妙,以及他如何用高音里拉琴(小提琴前身)等樂器演奏繽紛明亮的旋律,以及他怎樣將米蘭公爵的一場化裝舞會的布景設計成「近乎天堂的模樣」。還有人猜想,他的名作《最後的晚餐》中亦暗藏音樂密碼,待有心人解開。

  我想,達文西對於音樂與樂器的研究,絕不止於歡愉響宴。如今正在城大展出的模型中,有一架根據其手稿而製作的機械鼓。轉動手柄,左右鼓面上各五隻鼓槌輪番敲奏出規整且富有節奏感的樂音。而這並非音樂廳中用來為弦樂伴奏的打擊樂器,而是戰場上用來鼓舞士氣的軍鼓。這位文藝復興名家從來不是唯求一晌貪歡、兩耳不問世事的那類藝術家,他積極入世,「從經驗返求理性」,希望藝術與科學攜手,探求普適真理。可惜,這一心願並未被後世藝術家認真承襲。從印象派到新古典主義,從巴洛克風格到抽象表現主義,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目光投注於自然風景,於市井人情,於個體情感的紓解與宣泄,而有意或無意地忘記五百多年前的創作者,對於藝術的效用與價值,原本有更宏闊的追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