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異國各異之韓國人的心態\王樹華

時間:2019-04-26 03:18:01來源:大公報

  說起韓國,好多事令人費解。像歷屆總統皆由國民選出來的,但每一屆都沒有善終的。前段韓國把中國的端午節給申遺了,之後又聽說他們把中秋節和春節一併申遺。不僅如此,韓國一些人還硬說孔子也是韓國的。大家聽了都覺好笑,有時甚至感到韓國人很可愛也很逗。仔細想想,並不難理解,說到底這多少是小國心態的表現。

  歷史上高麗(包括朝鮮、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或附屬國,獨立的時候不多。其間多次被契丹、女真、蒙古、日本統治,直至清末才又重新獨立。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以三八線為界,被分成了現在的朝鮮和韓國。這種不是捱打、就是被統治的歷史和經歷,讓他們始終很有危機感,不時需搞出點小動靜,刷刷存在感。實際上,這實屬正常。

  與韓國人接觸多了,你就會經常遇到類似的笑話事。之前說到日本全日空航班空姐的嚴謹和細緻服務,這裏不妨再講一個韓國韓亞航空空姐耍小聰明的故事。那次,我們代表團一行由日本羽田國際機場搭乘韓國韓亞航空航班抵首爾,當中有幾位團友幸運被安排在商務艙,落座之後,來了位空姐用英語問需要什麼服務,無非就是需要茶、咖啡、還是礦泉水,我說都不要,她點了頭。一會她又來用英語問要雞伴飯、肉伴飯、魚伴飯的時候,我說要魚伴飯,她聽不懂中文了,我跟她講了好半天,她也不答話,直到我說你找個能聽懂中文的來,她突然用中文說:沒有!我說沒有就算了吧。她自己都覺得尷尬,與我相視笑了。這讓人啼笑皆非。

  不久前,韓國媒體輿論、記者民眾炒得最熱的就是,韓國的霧霾是由中國過去的。我說不準到底有沒有關係,據我所知日本離我國更近,現在卻沒有霧霾,而他們有霧霾時我國還沒有霧霾,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我也聽說韓國除了首爾,其他地方很少有霧霾。另外,韓國現在垃圾成災,像城郡垃圾處理廠,由於能力不足,多年積累,垃圾堆積成山,此前這座垃圾山就開始着火,濃煙帶着惡臭和劇毒四處飄散,開始影響首爾空氣。然而,韓國民眾卻既不想滅火,也不想如何處理垃圾,更不想去治理污染,而是在無奈中埋怨是中國不讓進口他們垃圾造成的。他們不想辦法解決,而是一門心思的埋怨別人。

  歷史上,韓國一直是漢字文化圈。據史料記載,韓國大致在中國古代三國時便使用漢字,到甲午更張韓國受日本殖民時期,由於日本對中國漢字以及文化的推崇,仍以漢字為中心。直到韓國解放,韓國人對於自己國家以及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上升,加之李承晚、朴正熙等幾代領導人強制廢除漢字,推行韓文教育,特別是在二○○八年李明博執政時期的去漢化,韓文才真正成為他們的語言。即使這樣,在韓文詞彙裏,一般也是由漢字語、固有語和外來語三部分構成,在他們的文化裏有很多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國漢字的音和意在其文字裏也很難抹去。但這種去漢化對其自身傷害也很大,一是對歷史研究和文化傳承帶來不便,二是如今韓國除了地名、人名能看到用漢字書寫外,其他看不到漢字的影子,年輕人沒幾個能用漢字寫全自己的名字;三是韓國人到自己的文化遺跡去還須帶着中文翻譯,否則弄不明白上邊寫的是啥。其實,像日本那樣以漢字為主的文字結構和內涵,至今還保留並繼承了一千八百多個漢字,都足以承載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這方面韓國沒有日本那樣自信。

  韓國有家知名的食品企業,是世界五百強。有一天安排中方代表團去參訪,去了以後工作人員給每人發了一個證,並用膠紙把手機的攝像頭給兩面貼上,說是以防拍照。待介紹情況時,說放個短片,弄了好多遍,怎麼也放不出來,只好作罷。按程序要讓企業負責人和中方代表團長分別致辭,企業負責人剛講完,主持人就宣布進入雙方自由交流階段,中方代表團長很風趣,就說那我先自由發個言吧。實際上,他們越怕別人瞧不起,越想把活動安排得有派頭,越出亂子,弄得都很尷尬。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其實韓國人是危機意識、愛國熱情、小國心態的一種綜合反映。小國心態只是我一孔之見,絕非貶意。在韓國看看就會發現,他們開的車基本都是國產的,進口車很少。在國內,他們經常遊行和集會,國會議員也經常在打,對外卻是表現團結,步調一致。其實韓國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像韓國經濟一直持續增長,曾有「亞洲四小龍」之稱;城市管理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人們忙忙碌碌、積極向上,城市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到處欣欣向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