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迦納的婚禮》中音樂家們究竟是誰/王 加

時間:2018-12-14 03:18:08來源:大公報

  圖:《迦納的婚禮》取材自聖經故事,是羅浮宮館藏尺幅最大的油畫/作者供圖

  在羅浮宮德農館第七一一號展廳中,有一張巨幅油畫與「羅浮三寶」之一──達.芬奇(港譯:達文西)《蒙娜麗莎》隔空相望。或許大多觀眾只顧盯着「謎之微笑」一頓狂拍,甚至對展廳內其餘作品熟視無睹,但這幅巨制定會令人過目不忘。能稱上「巨製」,源於它有着六點七七米乘九點九四米的超大尺寸,乃是羅浮宮館藏尺幅最大的油畫。正因如此,這幅由威尼斯畫派巨匠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所創作的《迦納的婚禮》(The Wedding at Cana)也是羅浮宮永不外借的藏品之一。

      具有典型文藝復興風格的威尼斯聖喬治奧.馬焦雷修道院由著名的「帕拉迪奧主義」創始人安德烈亞.帕拉迪奧所設計,於一六一○年竣工。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修道院曾頻繁成為卡納萊托(Canaletto)和瓜爾迪(Francesco Guardi)等威尼斯風景畫大師們描繪全景畫中的素材,甚至連十九世紀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畫家」的透納(J.M.W. Turner)均取景於此。一五六二年六月六日,委羅內塞接到修道院中本篤會修士們的委約,希望他能夠為新食堂創作一幅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儘管教規明確規定修道士在就餐時禁止將視線移出餐盤,聖喬治奧.馬焦雷修道院的本篤會修士們竟然決定在食堂牆面用一幅巨大的饕餮盛宴主題作品來裝點,並在和委羅內塞簽署的合同中明確規定「作品的尺幅要和牆面等高等寬」。同是為修道院食堂而作、都需要觀者以仰視的視角來欣賞、且均結合建築本身而採用焦點透視的構圖來實現室內空間的視覺延伸,委羅內塞耗時十五個月完成的《迦納的婚禮》實則和達.芬奇為聖瑪莉亞感恩修道院食堂所創作的《最後的晚餐》有異曲同工之妙。

  畫作取材於《新約聖經》中的《約翰福音》卷第二章,開篇原文是這樣記述的:

2: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

2:2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2:3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2:4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這與我有什麼相乾。我的時刻還沒到。

2:5他母親對傭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2:6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2:7耶穌對傭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2:8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2:9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只有舀水的傭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2:10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2:11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藝術創作的魅力就在於,文字記述只提供一個線索,概念或者靈感;餘下則交給藝術家本人通過個人獨特的理解和想像去創造、發揮與延展。聖經短短十一句的記述並未對婚禮酒宴的賓客,場景和規模有詳盡的描述,卻給了後世藝術家們無盡的想像空間。《迦納的婚禮》這一題材自中世紀開始便廣受畫家們的青睞。但和注重神性的中世紀時期按照聖經原文將畫作聚焦耶穌和聖母瑪麗亞的表現方式不同,文藝復興畫家們受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創作開始傾向於將高高在上的神以更具人性化的姿態來呈現。《迦納的婚禮》這一敘事題材也逐漸演變成展現婚禮盛宴奇跡發生時的情境。

  在諸多《迦納的婚禮》同題材作品當中,委羅內塞的版本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他不僅將《約翰福音》第二章精煉的原文基礎上做了巨大的延伸,更是將這個聖經故事設定在十六世紀繁華的水城威尼斯中。耶穌和聖母仍是畫中當仁不讓的焦點,身旁圍滿了他的門徒、威尼斯貴族、戴着頭巾的東方人、僕人、修道院修士和音樂家們等上百位參加婚禮的嘉賓。聖經中記述的簡短對話早已被盛大的場面、嘈雜的賓客、華麗的服飾、豐盛的酒宴,甚至現場奏響的美妙音樂所「淹沒」,而耶穌「化水為酒」的神跡則由畫面右前方手端罎子倒酒的僕人所一筆帶過。人物明艷絢爛的衣飾色澤與繁複細膩的故事情節和諧地融合在被湛藍色天空映襯下的開放式建築場景中。身為提香追隨者的委羅內塞顯然通過《迦納的婚禮》展現給世人何謂真正的用色大師。與其說是描繪耶穌在迦納的婚禮盛宴,不如說是一場被畫家「喧賓奪主」的徹頭徹尾的色彩狂歡。

  儘管在聖經原文中並未有隻字關於音樂的記述,但為了呈現婚禮上享樂時的歡愉氣氛,委羅內塞在畫中耶穌基督餐桌前的近景位置加入了正在演奏樂曲的小型室內樂隊。然而,幾位看似作為畫面點綴的音樂家們卻被畫家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  

  一七七一年,藝術史學家A.H. 薩內蒂(A.H. Zanetti)首次提出畫面正中央的小型室內樂隊乃是由十六世紀威尼斯最著名的繪畫大師們所組成。

  據他所述,畫面前身穿白袍黃襪手持中音維奧爾琴(Tenor Viola da Gamba),略有謝頂的男子便是委羅內塞本人。他身後露出身着綠袍的肩膀,正在演奏與之相同樂器的絡腮鬍男子乃是丁托列托(Tintoretto);身旁一席紅衣頭戴紅帽,歪頭吹奏高音木管號(Treble Cornett)的男子是雅各布.巴薩諾(Jacopo Bassano);而畫面前方身穿亮紅色長袍,正在拉奏低音提琴(Violone)的灰鬚長者則是威尼斯畫派諸位大師中最富盛名的提香(Tiziano Vecellio)。這一推斷顯然是令人興奮的。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