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九十年代填海高峰期\過來人

時間:2018-11-10 03:16:50來源:大公報

  圖:中環至灣仔因填海工程而獲得大量土地\作者供圖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填海工程位於新界沙田區,亦是新界的第一個大規模填海工程,於一九五○年由一劉姓商人在城門河畔填海,以興建沙田墟住宅區。香港政府同樣在一九五○年填平銅鑼灣避風塘,於原址興建維多利亞公園。一九五○年代至一九六○年代,香港政府於柴灣與小西灣、啟德機場、觀塘工業區及紅磡灣等地進行填海。而隨着香港新市鎮的規劃,香港政府亦開始在新界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

  一九六六年,為配合屯門新市鎮發展計劃,香港政府開始在青山灣填海。一九七○年代,荃灣、醉酒灣(今葵涌貨櫃碼頭)及沙田新市鎮等都有大規模填海工程。一九七○年代後期至一九八○年代,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也進行了不少填海工程,範圍不僅限於維多利亞港內,例如香港島南部的香港仔、鴨脷洲及鋼線灣(今數碼港)等,均進行以興建住宅為目的的填海。除住宅外,也有填海計劃是為了發展工業的,包括於一九八五年落成的大埔工業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一九八○年,香港的填海面積約有四千公頃。一九八○年代初,地鐵港島線興建期間,在港島東部進行了多項移山填海的工程,包括夷平康山,及在太古城、西灣河、筲箕灣至杏花邨海面填海。所得的土地興建了港島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及住宅物業。

  一九八九年,港英政府公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坊間稱為「玫瑰園計劃」),當中不少計劃需要進行填海,包括在赤鱲角興建新香港國際機場、北大嶼山新市鎮及西九龍等。一九九○年代初期,港英政府也在香港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中提出多個填海建議,在中環、灣仔、九龍灣、紅磡灣、昂船洲、青洲、交椅洲及竹篙灣等進行填海,其中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其後落實,並發展成僅次於中環的第二個核心商業區。因此,一九九○年代可說是香港填海的黃金年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