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一期一會/蘇昕仁

時間:2018-08-30 03:17:00來源:大公報

  如今在社交媒體上「一期一會」這個詞變得常見,雖仍談不上是常用語或流行詞彙,但對我們來說已不陌生,好似土生土長而非自域外引介過來,或許與中日之間相近的哲學淵源有關,岡蒼天心在《茶之書》就曾談到「茶道思想,其實就是道家思想」,而追根溯源,「一期一會」正出自日本茶道用語。

  它最早在日本茶聖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所著《山上宗二記》中被提出。一期,即人的一生,一會,即僅有一次的相會;從字面上說,這與「款待」相關,時光不再故而更強調當下,主張一盡心力以表珍重,所謂「難得一面,世當珍惜」。當然,有許多親人、朋友在我們一生中其實是經常見面,就像一部手機擺在手邊而觸手可得。不過每次見面的時間、地點、事件、心情總在變化,一期一會便是鼓勵我們把每次相見都視為新的而不是重複的,體驗每次截然不同的機緣、以誠相待。針對這個概念後人還有不少發揮,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不把這一理念侷限在茶道,而繼續向整個生命旅程發展。尤其除了接待他人,我以為一期一會還與自我心靈的經營息息相關。

  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是矛盾體,無論知識閱歷如何增長,他無法做到貫穿一生都是同一趣味、思想、成為一個固定不變的人,否則柏拉圖又怎會奉勸世人追求永恆的理念,追求理念這絕對不變的美呢?同一個人,可能時而豪放不羈時而注重細節;同一件外衣,你購買時定然滿心歡喜,穿搭、回收時不免猶豫甚至嫌棄,人心總是隨時過而境遷。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他就主張「變」才是世界的常道。單就字面而言,這與一期一會頗為相似,哪怕河流近在眼前,我們每次與它接觸都是嶄新而不可重複的。生命無常,變是常道,人固然有某些恆常的價值供我們長久追尋,但我們自身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卻是在追尋途中種種行動裏煥發出來的。故而人不必為目的而活着,目的達成後的空虛才教人不堪一擊,那些在追逐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足以使一個人「落地生根」;在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中,那些關於內心矛盾、情感上的左右為難的表現才是最能打動我們的部分。

  說到人與人之間不可重複的交匯,還令我想到徐志摩的名作《偶然》:「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只不過這種相遇好比鏡花水月,「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在倫敦徐志摩與林徽因偶然相會,迸發出難以遏止的激情;在火車站伏倫斯基偶然瞥見了安娜,便一見傾心,為了她由內而外的氣質總覺得必須再看一眼;他們的相會都得於偶然,卻又是獨一無二的時刻,哪怕最終必然消逝。徐志摩接着寫道「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勸「你」忘掉恰是為了表達「我」內心的不能自已,而難以忘懷的光亮則可說是一期一會之魅力的最好詮釋。後者與消滅、忘掉的人事無關,相反它直抵心靈,總是曲折而不單一,厚重而不輕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