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上至下)Ilnur扎根香港,數年前已取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他表示一定會去投票,選出他心目中能幹的議員。Ilnur在港任職英文教師,十分欣賞香港的多元文化。香港作為一個多元共融的國際城市,每一個族群皆有展現自我價值的舞台。
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停留落腳,甚至扎根。對來自俄羅斯喀山的Ilnur Minakhmetov而言,香港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更成為他認定的「家」。
「香港是我家,愛護靠大家。」Ilnur自2012年起定居香港,在中學教授英文,數年前取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上屆的立法會選舉他也有投票。他認為,選舉不只是本地人的事,凡是擁有投票權的居民,都應該履行責任,積極參與,用選票表達意見。今年12月7日立法會選舉,他說一定會去投票,他透過社交平台鼓勵其他合資格選民一起行動起來,關心社區、關心家園、共同塑造更美好的未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孫婧楠
Ilnur原本只是希望嘗試在海外教授語言,拓展視野,卻在與香港學生的互動中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也在這座城市的日常中,逐步建立起「家」一樣的歸屬感。從課堂到社區,從學校到各類活動,他不但教書,更以實際行動參與這座城市的建設。
Ilnur涉獵香港各種社會議題,每年施政報告出爐,他總會細讀內容,並會被邀請在本地電台或報章媒體上發表對教育政策、社會發展甚至多元文化議題的看法。他相信,一個教育者不只是傳授知識的人,更應該是社會思考的一部分,是推動改變的力量。
「讓更多人看見香港的活力,讓世界看到這座城市最真實一面」
藝術展覽、文化講座、社區論壇、慈善晚宴……Ilnur的身影經常出現。無論何種形式,只要與香港發展、多元文化有關,他總是熱情參與。更特別的是,他擅長運用社群媒體記錄自己的生活,每天在Instagram發布十數則限時動態,圖文並茂地呈現他參與過的活動、關注的議題與個人的思考。他說,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香港的多樣性與活力,讓世界看到這座城市最真實的一面。
這段留港旅程並非一帆風順。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生活節奏的衝擊,曾經讓他迷惘,一度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但他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融入,即使不會講廣東話,他仍然用肢體語言主動與本地人交流、理解香港的歷史與文化。他明白,真正的融入不是表面上的適應,而是內心的認同。
選擇融入,令他從來不將自己視為外人。Ilnur說,自己不是「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而是「香港社群的一分子」。他積極推動本地多元文化共融,關心可持續發展、藝術與教育的未來,也鼓勵更多外籍人士參與本地公共事務。他相信,只有大家都願意投入選舉活動,香港才能成為一個更公平、更包容、更具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若想你的意見被聽到,就要去選擇誰將代表你」
Ilnur數年前取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上屆的立法會選舉他也有投票。他表示,今年一樣會履行公民義務去投票,更呼籲市民積極參與。他認為投票十分重要:「若你想要你的意見被聽到,就要去選擇誰將代表你。」
Ilnur認為,立法會所有議題都與市民密切相關,作為教師,教育就是他最關注的議題。他表示,他和其他在港的外籍人士一樣,十分關心香港發生的事情。他認為,香港已經完善了選舉制度,立法會在新選制下,有更廣泛代表性,值得支持。
Ilnur的故事,是一個關於選擇與堅持的故事。他選擇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語言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他堅持在教育崗位上燃燒熱情,同時不斷尋找與城市對話的方式。他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滴,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跡,他說:「我不是在這裏短暫停留的人,這裏,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