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金管局與數碼港合辦「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研討會」,標誌着第一期GenA.I.沙盒結束,同時啟動第二期計劃。
【大公報訊】金管局與數碼港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首期測試結果正面,為銀行業提升實質營運效益。參與銀行普遍認為AI解決方案有助大幅提升效率及優化業務流程。第二期沙盒計劃將聚焦積極加強AI治理,建立以「AI對抗AI」風險管控新模式。
金管局表示,生成式AI在效能提升方面,能將可疑交易報告準備時間縮短30%至80%,同時文件處理時間由一天大幅減少至約5分鐘,風險評估報告製作時間可節省60%。
第二期測試「AI對抗AI」
此外,生成式AI更能優化不同的運作流程,包括有效整合銀行核心業務,從簡化文件處理、自動化複雜數據提取,到提升評估流程的準確性與速度,均有龐大潛力,部分銀行亦表示有意將測試用例投產。而且生成式AI進行風險分析時比傳統抽樣方法更全面,有86%使用者對生成式AI系統評價正面,同時有超過70%由生成式AI生成的信貸評估結果被使用者評為具參考價值。
建基於第一期沙盒的經驗,來自20家銀行和14家技術合作夥伴的27個用例將在第二期GenA.I.沙盒開展測試。第二期沙盒計劃將聚焦積極加強AI治理,特別是要建立以「AI對抗AI」風險管控新模式,構建動態調節與自我修正防護機制,並將AI治理更全面融入三道防線體系,即業務單位管理層(第一道防線)、獨立的企業業務操作風險管理職能(第二道防線),及獨立核證(第三道防線)。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第一期GenA.I.沙盒成功探索多項創新用例,就人工智能如何為銀行及客戶帶來實際價值,提供了重要參考。探索成果也促成金管局與國際清算銀行創新樞紐,以及其他有共同理念的監管機構合作,啟動Noor項目,以研發一套可解釋的AI工具。期待第二期沙盒計劃進一步推動GenA.I.的負責任應用,為銀行服務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銀香港(02388)副總裁陳文表示,GenA.I.的快速發展為金融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銀香港在首輪的沙盒計劃中獲得積極反饋。其中,超過半數參與測試的客戶及員工受訪者表示期待該沙盒計劃的成果──「數字人助理」可進一步擴展應用範圍。中銀香港將在首輪計劃的成功經驗上深化創新實踐,於第二輪計劃中持續深化GenA.I.技術應用,結合內外部數據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進一步優化客戶服務體驗,並通過強化AI安全防護機制,為客戶提供更智能、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建行(亞洲)宣布,第一期GenA.I.沙盒中成功測試「Smart Engage」用例。此外,該行憑藉全新用例「Smart RM Assistant」進一步參與第二期GenA.I.沙盒研究,探索AI的可能性及推動安全可靠的AI應用。
建行(亞洲)副行長陳麗明表示,該行將借助此次沙盒獲得的經驗提升服務的準繩度,進一步深度參與第二期沙盒研究探索通過GenA.I.實現個性化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