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健康人生/注重飲食宜忌 結合針灸中藥調理\註冊中醫師 黃耀

時間:2025-10-12 05:01:26來源:大公报

  十月正值夏季及秋季轉換之際,香港此時天氣變化莫測,室外常常氣溫炎熱,而室內溫度往往調得非常低溫,溫差極大。出門在外工作,每到午餐、晚餐,大家少不免一杯凍檸茶、凍奶茶在手。「濕邪」、「暑邪」、「風邪」、「寒邪」交替侵襲人體,正是腸胃疾病好發的時候。許多人在此時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腹脹噯氣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脾胃乃後天之本,脾主升清運化;胃主受納、腐熟水穀。正確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持脾胃健康方面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註冊中醫師,每次門診病人訴說胃腸不適時,我都需要對患者的症狀進行全面的診症檢查和評估,才能作出診斷。再根據診斷給予患者最符合病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幫助患者有效地緩解症狀。在本文中,我將從夏秋臨床常見的腸胃症狀、病因病機、針灸外治、中藥治法方藥等角度來探討轉季時節如何調理脾胃。

  轉季時脾胃易受「六淫之邪」

  中醫學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脾胃位居中焦,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穀精微與水濕。《黃帝內經》講:「脾主長夏」,長夏即夏季的最後一個月。脾胃在氣候交替時期,主要負責調節身體的功能,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使機體從一個季節順利步入下一個季節。從中醫角度視之,轉季時節人體營衛不和,腠理不固,加上現代生活節奏及飲食不節的進食模式、溫差交替頻繁,極易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正氣受損,外邪乘虛而入,引發一系列腸胃問題。

  轉季時,外感六淫之邪,特別是「濕邪」與「寒邪」,最易損傷脾陽,阻遏氣機。香港地處華南,氣候潮濕,濕性黏滯重濁,易因阻脾陽,導致「濕困中焦」。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納食差、大便洩瀉、舌苔厚膩。若患者素體陽虛,或過食生冷,如夏日慣飲之凍奶茶、凍檸茶等,延續至秋涼時節,則易形成「寒濕困脾」,可見腹痛綿綿、洩瀉清稀、口淡不渴。

  另一方面,若轉季時遇上天氣突然回暖,或進食過多燒烤、油炸、辛辣之品,則外濕與內熱結合,形成「濕熱蘊脾」之證。濕熱下注大腸,傳導失常,則見腹痛急迫、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臭穢、肛門灼熱、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等症。

  此外,轉季時節人們飲食習慣未必能及時調整,例如秋冬季節仍嗜食生冷沙律、夏末初秋卻急於進補打邊爐,此等「飲食不節」直接損傷脾胃,導致「飲食停滯」或「脾虛氣滯」。脾胃運化失司,升降失常,清濁不分,並走大腸,則成洩瀉;氣機不通,則見腹痛腹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