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產業整體已進入工程化向商業化過渡的關鍵階段,綠氫項目正加速布局。」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宇介紹,去年中國全年可再生能源製氫建成年產能約4.7萬噸,按年增長30%,建成項目累計年產能超12萬噸。國家規劃及在建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超500個,項目高度集中於吉林、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未來五年將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期,預計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目標佔能源體系10%
張宇指,氫能在交通、能源、化工、冶金等領域應用技術將在2030年前後步入成熟期,各領域綠氫需求總量有望達到500萬噸左右,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成為中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續稱,到2050年,全球綠色氫能及相關商品的總需求預計將達到2.6億噸氫當量,國際貿易量預計將達到每年5300萬噸氫當量,形成跨國、跨洲際的能源、資源流動路徑。氫能貿易載體也將更加豐富多元。到2050年,以氨、甲醇等形式進行的交易佔比將超過70%,純氫貿易不會超過30%,氨將成為交易中最活躍的氫能載體。
長距離運輸網絡也會呈現多元化特徵。管道輸氫是氫氣跨地域長距離運輸的有效途徑,氫氣管道因其經濟性將成為重點運輸方式。氨作為未來氫能貿易的主要載體之一,綠氨跨區域運輸通道加速成型。
大公報記者 盧冶吉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