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的魯固直流外送光熱項目,是國家第一批「風、光、熱、儲」示範項目,從空中俯瞰十分壯觀。
氫能被譽為是「21世紀終極能源」,吉林省緊緊扭住「綠氫+」的產業內核,將其作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引擎。分析認為,氫能產業要實現突破性發展,需要資源稟賦、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才能實現氫能產業的有序破局。
「一年一場風,從春颳到冬」。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長劉學鋒向記者介紹:「吉林西部地區風光資源豐富,潛在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000萬千瓦和1500萬千瓦,為綠色氫能製備提供了充足的清潔電力支撐。這裏不僅是可再生能源的富集區,更正在成為綠氫生產的重要基地。」
綠電直供模式 降製氫成本
為推動綠氫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產業優勢,吉林省出台了《「氫動吉林」行動實施方案》、《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氫能「製、儲、運、用、研」及裝備製造各環節賦能。同時,創新的新能源直供模式,通過大規模綠電直供大幅降低綠氫製取成本,吸引了國家電投、中能建、上海電氣等多家內地能源龍頭發展氫能項目。
由中廣核、中能建合資建設,位於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的魯固直流外送140萬千瓦光熱項目,以吸熱塔為圓心,四周布置了由19667面鏡片組成的太陽能反射鏡群,這不僅是國家第一批「風、光、熱、儲」示範項目、國家級重點基地項目,也是全球緯度最高、東北地區首座塔式光熱電站。
7月26日在大安市投產的國家電投大安風光製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範項目,首創「一次性投產綠氨單體規模、混合製氫規模、直流微網和固態儲氫」等四項「全球之最」。國電投大安項目負責人、大安吉電綠氫能源黨委書記宋樹林介紹,項目源頭以風能、光伏發電產出的綠電,經電解水製出綠氫,再以綠氫和氮氣為原料合成綠氨。」宋樹林表示,「綠氨」相對利用化石能源生產的「藍氨」「灰氨」更受國際市場買家歡迎。
另外,位於吉林省通榆縣、由江西水電承建的華能通榆長龍山20萬千瓦風電項目已於4月全容量併網發電,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萬噸。吉林西部的氫產業正向綠氫、綠氨、綠醇等環節不斷延伸。
氫電池車應用市場廣闊
此外,吉林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也為氫燃料電池車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化工產業基礎雄厚,也為氫能儲運環節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製氫、儲運到應用,完整的產業鏈條正在吉林形成。
目前,吉林省實際開工的綠色氫氨醇項目數量和產能位居全國前列,吉林省的綠氫資源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氫能產業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劉學鋒表示,目前很多發達國家在氫能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吉林省希望與氫能領域的國內外優勢企業合作,推動氫能規模化應用,深化氫能領域的經貿合作,實現氫能商業化。
大公報記者 盧冶吉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