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除了知識產權融資沙盒之外,施政報告也從教育、推廣、專利品質評估等多方面着手,希望讓各界對知識產權融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其中,今年底香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將與知識產權署的專利審查委員會合作,為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專利品質評估服務。專利審查委員也將協助該中心,為申請人評估專利質素評估。
這項評估將緊貼國家於2023年實施的最新標準,有助香港與內地其他省市的知識產權估值標準接軌,進一步促進跨境知識產權交易,推動本地創科產業發展,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評估有系統地分析專利的整體質素,涵蓋法律、技術和經濟價值。
知識產權署加強培訓與推廣
在教育培訓方面,知識產權署自2015年起已為不同界別開辦相關課程,內容針對中小企業、專業服務機構、創科公司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等,旨在提升從業人員對知識產權的認識與運用能力,至今累計已有超過1萬人參與。
早前,該署也與香港銀行學會合辦「知識產權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研討會」,並將於今年11月為銀行業界開辦另一個關於知識產權價值的培訓課程。日後合作的課程將涵蓋知識產權估值、盡職審查,以及銀行如何接受無形資產作為貸款抵押等實務內容,以增強業界對相關融資機制的理解。
在推廣方面,特區政府將與貿發局合作,在今年舉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上積極推廣知識產權融資。此外,知識產權署也將推薦本地企業參與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中國專利獎」,助力本地創新成果獲得國際認可。